家门口的投递员
□合肥姚坚
我老家在皖南山区,上世纪这里的很多村都不通公路,山高路远,平日里鲜有外人进出。投递员,则是我从小记忆最深的,打交道最多的“公家人”,在这过程中,我也见证了他们从步行投递到汽车投递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妈在绩溪家朋乡的水浪头村教了十年书,这里交通闭塞,直到前几年还保留着步班邮路。那时的我,两三岁而已,每半个月我妈带着我来回步行六十余里回趟家,瘦小的她或背或抱着我,很是吃力。而每到隔周的周五,乡里的投递员爷爷投完邮件等我们下课,顺道驮着我走上十来里的山路,一路跟我说故事,直到岔路分开。至今我还记得,投递员爷爷那泛白斜挎的邮袋和随身背的水壶,这些大概也就是他投递路上全部的家当了。现在想来,这个投递员爷爷,应该是安徽省邮政劳模张玉东的上一任。
几年一晃,我爸从芜湖调回了家门口的皖赣铁路上班。单位订了些书刊,来投递的是一位叔叔。他骑着自行车每周来三次,自行车骑得飞快,每次离得老远就按车铃。我只要听到车铃第一时间就跑出去,看着投递员叔叔从自行车横杆上的搭肩包里掏出书刊时,我眼都放光,这都是我叠纸飞机、轮船的好材料。其间,投递员还临时跑来送过几次电报,那是单位几个贵州籍的职工家属拍来的。
小学高年级时,我自己订了《少年文艺》和《语文报》,有一年竟然错过了订阅时间,当时又不能破季订阅,一年无刊,不得释怀。上高中时,家门口的投递员换人了,镇上的一个理发师傅骑上了那辆绿色的自行车。报刊包裹的投递量也不大,投递完邮件,他还时常拿起推子给农村孩子剪个平头。日子过得缓慢。
随后,邮电分营,邮银改革,时光往前走,家门口的投递员也越来越忙。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理发店的生意也逐渐交给了爱人。跟我的电话联系也多了,先是,每到报刊订阅季,他时常打个电话给我,问问我一些重点报刊和畅销报刊的产品特点,他说我推荐给别人,自己首先得熟悉产品。在整个订阅季中,他大概会给我打上三五次电话,有时候会告诉我他的营销业绩,有时候让我帮他问问他的业绩排名。每一次的通话,明显感觉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努力后的成就感。
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他的邮件收投量越来越大,摩托车后座放不下更多的邮件,一天两班投递时常让他不能准时吃饭,遇上家电类的大邮件,他也会抱怨几句。
前年,县里开始搞私车公助。他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对于私车公助,他有些期待,有些迷惑还有些害怕,害怕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开车。后来,陆陆续续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要不让我帮他找个好的驾校教练;要不就是考试没通过,他反复跟我说,不是他学得不好,是车子不熟悉,紧张。一晃,半年多过去了,他也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驾照,开上了自己反复比较后选的汽车。
越发方便的邮政服务和快速发展的省内网运网,让更多的农村土特产寄往城市。这不,我父母经常中午从菜地里摘来蔬菜,三点之前送到村口的邮乐购站点,家门口的投递员开着车沿途统一收件收走。第二天上午,我就在合肥收到了这些山沟里的蔬菜。而每次我父母给我寄蔬菜的时候,家门口的投递员都会给我单独发个信息:明天你有蔬菜寄到,请注意查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明助记者张敬波)近年来,绩溪县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精细化、高效化、准确化技术优势,精准治理城市乱...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