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仙:飞溅的焊花映照奋进之路

铜陵日报 2019-03-25 09:49 大字

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历尽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报道为祖国、为家乡建设发展矢志奋斗、作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和壮志豪情,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一把焊枪,一个面罩,在铜陵有色这个“炉火照天地”的火热一线,胡银仙这个柔弱的女子愣是凭着一手精湛的焊工技艺,让飞溅的焊花灿烂开放到了极致。

在铜陵有色原金昌冶炼厂,没人不知道胡银仙,因为在电焊工岗位女性本来就少见,而胡银仙的出类拔萃更让人心服口服。

1971年初,勤劳勇敢的绩溪姑娘胡银仙与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一起来到铜陵北郊,铲平荒山,填平沼泽,一座工厂拔地而起,这就是金昌冶炼厂的雏形。工厂建成后,胡银仙被分配当上了电焊工,并幸运地拜了厂里最好的电焊工为师。自身的勤学苦练再加上师傅教得好,胡银仙慢慢成长为焊工行业中的女状元。

焊工岗位十分辛苦,因为作业内容的特殊性,他们一年四季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到天热就是汗透重衣。电焊作业基本是蹲在焊件前,很多焊接部位要求一次完成,往往几个小时作业下来,腿脚麻木,颈椎腰椎酸痛,很久都恢复不过来。在电焊岗位辛苦了一辈子,胡银仙从来没有叫苦叫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4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她曾在抢修硫酸烟气管道时,爬到烟道破损处,为把脱散的铁板焊接完整劳累到昏迷;她曾因请来的外援太懒散而主动请缨,完美地修复制氧机管子上炸出的大洞。由于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初中文化水平的胡银仙被吸收为省、市焊接学会理事。从18岁进入工厂,到2004年光荣退休,再被工厂返聘,胡银仙一生最缤纷的年华都是和焊花一道绽放着,而且愈燃烧、愈美丽。她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姿态坚守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诠释了奉献的人生最有价值。

多年来,胡银仙的事迹在铜陵有色职工中影响很大,很多年轻人至今说起她仍竖起大拇指。“胡老师身材瘦小,为人和气,很难想象她能手执焊枪在近乎密闭的排烟管道里连续作业,除了高超的焊接技艺,这需要怎样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做到,她至今都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铜陵有色员工曹厚晟说。

选择焊接工岗位无怨无悔,胡银仙一路思索一路探寻一路体会,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党的恩情,怀着认真工作、踏实做人的朴素情怀和宽广境界,对工作和生活样样尽心尽力。退休后,胡银仙继续以省人大代表的责任心参政议政,继续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用自身进步继续赢得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甘于平凡,竭尽全力,让胡银仙的人生释放出绵绵不绝的能量,使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铜陵人物和铜陵有色成立六十周年十大功勋员工,并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和铜陵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龙川古村,景秀徽韵长

如屏青山美如画,清溪一曲抱村流。三月的龙川古村,春和景明。3月22日上午,“春游江淮请您来”皖南行记者走进绩溪龙川,适逢两...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