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 轻车穿越万重山 千里江陵半日还

南国早报 2019-02-21 16:19 大字

工人在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上进行铺轨作业。 图为京福高铁婺源段。 本版图片来源《新京报》

今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创造历史新高,并将确保6800公里新线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宏伟目标。

新老京九对话

以创新缩短时空距离

正月初五,攀上10层楼高的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桥面远眺,章江与贡水在八镜台下交汇成赣江,奔流而来。交汇处下游1.9公里处的这座赣江第一桥,正创造一项新世界纪录——成为首座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公里的大跨度高铁斜拉桥。

与公路桥不同,高铁对桥梁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在桥梁结构创新上动脑筋、下功夫。

先“脱胎换骨”。赣江特大桥300米长的主跨,有264米采用“钢箱+混凝土桥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使容易变形的大跨度桥梁更“硬气”。“确保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平稳运行,将填补世界空白。”铁四院大桥院总工程师严爱国说。

再“全副武装”。湿冷的江风扑面而来,站在桥上,能明显感到桥梁主跨也在“打冷颤”。“我们还要给主桥箱梁装上‘风嘴’,就如同戴上钢口罩,降低六七级风对箱梁的影响。”

最后还需要“微整形”。在无砟轨道结构层之间,中国设计者首次设置了一定厚度的弹性隔离缓冲层,使大跨度斜拉桥上高铁无砟轨道板控制精度升到0.5毫米级,再破世界难题。

“高质量的高铁网,需要这样的创新!”严爱国介绍,“目前中国在建高铁线路上,跨度在200至300米的桥梁就有23座,难题不攻破,中国高铁网就会陷入运行速度时高时低的碎片化状态”。

赣江特大桥所在的昌赣高铁,投资500亿元,预计年底运营,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港通道的关键一环,也被沿线百姓称为“新京九”。1996年开通的京九铁路,结束了赣南老区“地无寸铁”的历史,带动江西省GDP由1410亿元增长到近2.2万亿元。今天的京港通道则使京九线延伸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老区振兴迎来“高铁速度”。

不仅是昌赣高铁,在建和新开通的高铁,都在以创新缩短中国人出行的时空距离。

东北黑土地“变小”了。去年,哈牡高铁、新通高铁相继实现运营,将内蒙古首次接入“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率先开通,两地通行时间仅需2小时21分钟,比过去压缩近9小时;在建的张呼高铁计划今年与京张高铁同步开通,届时呼和浩特至北京的铁路旅行时间将从9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

陆上的丝绸之路与海上的丝绸之路也有望“牵手”。在建的贵州至南宁高铁,时速350公里,全长533公里,预计投资740亿元,在“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向西与兰新、兰渝连接,向南直通北部湾。到2023年通车时,贵阳到南宁只需两小时,中国的西北角与西南出海口将以钢铁大动脉为媒,延至粤西、海南及东盟国家。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3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2.9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稳居世界第一。

新老京张传承

以智慧引领建造升级

正月初十,鹅毛大雪袭来,北京八达岭长城银装素裹,已过百岁的京张铁路如银蛇蜿蜒。在这片茫茫白雪之下的百米深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内,火花四溅,480吨的红色超大断面衬砌台车正被解体,一周后消失。世界上最深的高铁站——八达岭长城站(在地下102米,编者注)初露雏形。

100多年前,以那个时代的简陋装备以及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对八达岭雄关,詹天佑带领1万多人,创造了世人难以想象的“人”字形线路,并使京张铁路在1909年正式通车,中国人终于拥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100多年后的今天,智能京张高铁与百年京张铁路交会,詹天佑用钢轨书写的“人”字演变为“大”字,3小时的铁路之旅也将缩短为50分钟。借力大数据、物联网,京张高铁正上演中国高铁2.0版,演绎大写的中国智慧。

“随着项目难度和监管标准提高,我们工程管理理念和措施也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中铁五局京张高铁三标项目部副经理代龙震说,“经过磨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造中国高铁2.0版。”

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工地,地下三层,拥有78个洞室、88个连断面,犹如地下迷宫。最繁忙的时候,一天13个工作面、100多台大型设备、1300多人同时施工,仅爆破就要实施十三四次。

这样复杂的超级工程,如何保证对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不造成伤害,还要施工零事故、品质零缺陷?中铁五局八达岭隧道项目部研发了人机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跟踪人员、车辆在施工现场的位置,让隧道施工翻牌入场的老黄历一举翻篇。

不仅是施工环节,京张高铁全产业链都充满智慧,智能建造水平已站在世界前列。

在中铁三局京张高铁六标铺轨分部的调度室里,7块显示屏上既有物料库存信息,也显示着铺轨现场的即时影像,甚至铺轨车司机的一举一动都被抓拍得十分清楚。“我们钢轨采购还有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原材料、加工、库存、检测、运输、维护等环节的数据信息都被采集记录并自动演算,实时掌握钢轨的‘生老病死’。”中铁三局京张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民栓说。

新老成昆接力

以拼搏提升百姓幸福感

去年3月,正在新成昆铁路修建小相岭隧道的中铁隧道局,组织党员们重返沙马拉达隧道。

隧道旁修葺一新的烈士陵园里,“永垂不朽”纪念碑上,33岁的劳模母永奇意外发现了外公韩礼芳的名字。53年前的秋天,外公离开妻子幼女,参建成昆铁路,三年后,一张隧道洞口的留影和一封尚未寄出的家书竟成遗言。

沙马拉达,彝语意为“开满杜鹃花的山谷”,可山谷里的日子并不浪漫。作为成昆铁路的最高点,这里海拔2244米,含氧量只有内地70%,每年长达4个月冰天雪地,5级以上大风卷着砂石能咆哮半年。在这片被外国地质学家认定为“死亡禁区”的山谷里打隧道,暗河、断层、泥石流随处可见,沙马拉达隧道往往一天只能前进半米。生活条件更为恶劣。白天暴雨冲走了被子,夜里帐篷又被大雪压塌。

就是在一片怀疑声中,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翻越深谷陡坡,耗时6年完工通车。这个与美国阿波罗号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一起,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的工程。工程建造的代价是巨大的。仅在6.38公里的沙马拉达隧道,就牺牲了136人,相当于每前进一公里就有21人诀别。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样的诗句是成昆精神的写照,也是今天修建新成昆时我们的底气。”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瑞明说。

50多年过去了,铁路施工条件早已天翻地覆。过去一切靠人力,勘测靠走,钻孔靠手;现在无人机勘测,三臂全电脑凿岩台车钻孔,全是先进技术装备。

“同样是成昆铁路第一长隧,小相岭隧道长达21.8公里,是沙马拉达隧道的3.4倍,能让新成昆铁路少走绕山路,百姓出行时间就会大幅缩减。”项目部28岁的调度主任郑冬冬,是家中在成昆铁路奋斗的第三代,而他和妻子也在工地迎来了下一代。

以苦为乐,为的就是百姓出行更甜更乐。

“铁路通了,生活就是不一样。”浙江淳安美客爱途民宿创客方建军喜滋滋地说,去年底开通的杭黄高铁,结束了浙西不通高铁的历史,更串起了7个5A级景区,给沿线桐庐、建德、淳安及安徽绩溪等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客流增长了三成多,小日子越来越提气!”

随着出行便捷度大大提升,2018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已增至33.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20.05亿人次,相当于将非洲、欧洲、大洋洲的总人口运输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让“流动的中国”生机盎然。

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宣绩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未来从市区坐高铁可直达景德镇等地

本报讯记者获悉,近日宣绩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宣绩高铁将与商合杭高铁、杭...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