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黄铁路开通“高铁”飞驰而来
黄山北站出发 杭黄铁路传芳特大桥 杭黄铁路华东第一隧道全线贯通精品线+生态线+科技线
杭黄铁路,全长265公里,168座桥梁、86座隧道、10座车站、1275个日日夜夜、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一个又一个的节点……有着“铁军”精神的杭黄建设者,克服困难,跑步进场,高标准起步,高定位建设,以建设一流精品线、生态线、科技线为目标,打了一场漂亮的杭黄铁路攻坚仗。
精品:精雕细琢铸就风景线
2016年12月9日9时58分,随着一声炮响,天目山隧道最后一块岩石被打通,随着杭黄铁路安徽和浙江段项目部工人的拥抱、握手和激动人心的欢呼声,长达12公里的“华东第一隧”提前70天全线贯通,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此发来贺电。
杭黄铁路自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22日安徽段实现贯通。
杭黄铁路自杭州湾滨海平原经新安江谷地,穿越天目山脉至黄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地段地势陡峻,沟大谷深。全线265公里桥梁就有168座,约93公里,隧道86座约140公里,全线桥隧总长约232公里,桥隧占比87.6%,且施工地段山体陡峻,作业面多,工程地质相对复杂、易发生高地应力岩爆、涌水等险情。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和高难度的施工要求,杭黄铁路建设者创新管理,攻坚克难,努力打造时代精品线路。
杭黄铁路全线施工道路不具备贯通条件,作业面之间绕行距离长,多数绕行距离大于10公里,最长的绕行距离大于40公里,管理跨度大,难度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杭黄铁路施工任务,杭黄公司克服种种困难,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稳步推进“信息化、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管理措施,确保杭黄铁路施工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安全、低成本的和谐统一,铸就了我国高铁建设史上的又一篇精彩篇章。
杭黄铁路在工程建设上力求体现对旅客的服务导向和人文关怀上,在车站、站房设施功能上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给旅客出行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工程满足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旅客提供安全可靠、设施优良、服务便捷、赏心悦目的快速通道。在站房建设、工作人员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方面,将越文化、徽文化、江南水乡、徽派民居等元素融入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文化性。
生态: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
杭黄铁路建设地点位于皖南和浙西沿线,介于黄山和天目山脉之间,植被繁密、生态优良,是一条典型的生态铁路大工程。为把建设过程中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各施工单位携手共进,为杭黄铁路绿色生态工程创建立下新功。
“勇于争先,永不满足”,在中铁四局工地,秉承企业精神的牌子非常醒目。工程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3月8日正式铺轨,中铁四局围绕建设“生态高铁美丽杭黄”的理念,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自我鞭策,创新施工管理模式,打造杭黄铁路轨道新标准。
在杭黄铁路建设中,中铁四局依据铁路绿化内低外高、内灌外乔、灌草结合、灌木优先的原则,确定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如路堑顶选择了高秆红叶石楠与夹竹桃搭配种植,内低外高,形成具有立体多层效果的绿化带。此外,施工前对绿化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三级技术交底和培训;在施工过程中,聘请有经验的园林工程师现场指导,按路基、桥涵、隧道和站场进行分类试点,成功后,逐步推进。为确保苗木生长良好,施工方对土地进行平整,并选择适宜沿线环境、地形地貌生长的植物品种。如根据黄山市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最大月雨量一般出现在5、6、7月份,最小月雨量一般出现在12月份的特点,在路基边坡上选择耐旱型的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进行栽植。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这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建设中遵循的理念。如以整治沿线环境为抓手,集中开展三阳站周边村庄风貌整治,还原徽州底色,展现徽州风采。深入实施河长林长“双长制”,集中开展昌源河清淤清渣和站房周边增绿增色,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如今,“生态杭黄、美丽铁路”的设计建设理念将成为现实,杭黄铁路的无穷魅力将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创新驱动是第一生产力
“1号车正常,2号车正常,箱梁开始铺设……”2014年11月4日9时29分,徽州区潜口镇汪村,中铁十一局架梁现场异常紧张繁忙。当日,杭黄铁路正式架设黄山境内“第一梁”,标志着杭黄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既有线和在建线的高铁施工是杭黄铁路施工中碰到的一大难题。杭黄铁路站前III标传芳特大桥与沪昆高铁最小净间距为2.53米,邻近的沪昆高铁时速350公里每小时,24小时内变形速率数据要求控制在2毫米内,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此,施工单位聘请同济大学、铁三院采用机器人全站仪和智能光电位移传感器,结合移动互联网4G技术,对邻近既有沪昆高铁桥墩实施沉降、水平位移三维监测监控,安全、优质完成桥墩施工,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新驱动,为品质工程注入活力。以杭黄公司联创共建“巨晓林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通过聚焦品质工程,取得了8项创新驱动成果,项目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开发运用了接触网“一杆一档”二维码大数据信息系统,开展了电力远动无线调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应用了在全路尚属首次的外电源架空线路故障监测快速定位系统。研发应用了安装在作业车顶部和手推式接触网无接触智能检测仪。研究实施了全路首例隧道内与既有杭长高铁接入的42号道岔绝缘分相施工技术,创出了杭黄奇迹。应用BIM技术,优化牵引变电所、配电所整体布局和电缆路径,使电缆走向更加合理、规范;利用CPⅢ轨道精测网和仿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弓网仿真计算,提高有砟轨道弹性链型悬挂安装一次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杭黄铁路在建设中重研究、强应用,注重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可知可控。正是有了科技的保障,才建设出一条举世瞩目的精品线、生态线、旅游线、文化线和科技线。
旅游线+文化线+经济线
杭黄铁路是一条连接名城、名山、名江、名湖、名居等丰富旅游资源的客运专线,是世界级的黄金旅游通道,也是名副其实的旅游线、文化线和经济线。
“人间天堂”牵手“人间仙境”
杭黄路,登黄山,逛徽府,走龙川,游西湖,经萧山,过富阳,穿桐庐,涉建德,串淳安,贯浙皖,一日阅尽富春江、闲来看看千岛湖,醉享仙境大黄山。杭黄铁路的开通,串起了“人间天堂”杭州与“人间仙境”黄山,网友们戏称这是新“天仙配”。
杭黄铁路沿线拥有黄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绩溪龙川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淳安千岛湖风景名胜区7个5A级风景区和齐云山风景区、桐庐瑶琳仙境、临安大明山风景区等50多个4A级风景区,以及十几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从黄山北站出发,沿线可在三阳站下车攀登清凉峰,俯瞰有“东方小瑞士”的三阳小镇。在绩溪站下车前往山水秀美的绩溪县龙川,一探千年古村的古祠堂和水街。到浙江地界,沿线有淳安站的文渊狮城、建德东站的新叶古村、富阳站的新沙岛和白云源及千岛湖、西湖等。
黄山与杭州的旅游产品,不是同质的排斥,而是优势的互补。风景不止于此,杭黄铁路还串起了名城上海、南京、苏州、温州、湖洲、宁波、嘉兴等城市,杭黄铁路开通后,对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拉动作用非常大,大大缩短了黄山与长三角地区的旅途时间,形成2.5小时旅游圈。
杭黄铁路的开通,沿线的美景向全世界人民招手,而作为黄山人,可以在周末约三五好友吃完早饭,乘坐高铁到千岛湖,领略山水交融之景,吃一顿鲜美的鱼,再坐高铁到杭州,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境,最后坐上高铁返回黄山,还可看黎阳in巷的民俗演出,一天的旅行轻轻松松。
作为一条世界级旅游黄金线,杭黄铁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人文禀赋极高,将极大地促进顶级景区间相互合作、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构筑发展合力,形成了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新格局。
徽州文化与良渚文化
黄山、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西溪湿地等串起了7个5A级景区,但杭黄铁路沿线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为自然风光注入了文化内涵。
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黟、歙两县,为黄山域内最早行政建置。全市现存地面文物遗存80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00多个。西递、宏村、徽州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绩溪龙川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三阳镇,杭黄铁路由浙入皖的第一站,是我国唯一建在高架桥上的高铁站。从杭州坐高铁到三阳,不到1个小时,可以领略曾被著名作家郁达夫、林语堂称赞为“东方的小瑞士”的三阳小镇。陶行知在《给徽州同乡的公开信》中称,山水灵秀之徽州,世上只有瑞士相类。郁达夫在《出昱岭关记》中如此描述三阳:语堂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样”。
而杭州古城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从“扬州之域”以“余杭”,从“钱唐”到余杭郡,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到杭州城,古老的杭州,令人有太多的想往。且不说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西泠桥畔苏小小“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的故事,还有雷锋塔下许仙和白娘子的悲情。
融入杭州都市圈,一大优势是徽文化。徽剧、徽菜、徽州雕刻、徽州刻书、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画派等灿烂的文化滋润着历朝历代的徽州人,当然也包括今天的黄山人走出黄山、创业黄山。徽州文化中,重视教育的儒家传统,崇尚儒雅的社会风气,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向外拓展的开放胸襟,都将在融合浙江文化的过程中异军突起。杭黄时空距离的拉近,黄山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后,两地的城市文化将转化为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承东启西古徽新浙
向东而望,浙皖相接,通途曲折,绿水青山,黄杭之地,咫尺天涯。
自古以来,徽州与杭州密不可分。众所周知,徽商与潮商、晋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商帮,徽州(今黄山)山高林密,地形多变,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所以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徽杭古道成了徽州人走出去的一条致富之道。作为地域性商帮之一的徽商,在明清的商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名列全国重要都会之一的杭州,是古时联系徽州的重要纽带,也成为徽商聚集的经商据点。而在杭城,有近10万人在此务工创业,是黄山人在中国最多的城市,在长三角地区,黄山有30万人兴业务工,涌现出一大批新徽商,他们在互联网、金融、投资、酒店、地产、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演绎着新徽商传奇。
杭黄铁路开通后,打通了浙西至皖南间山水相隔的天堑,将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有利于黄山市承接长三角经济辐射,黄山市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绿色软包装、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包括文旅、农旅、会展及其它产业,均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今年10月25日,黄山市正式加入了杭州都市圈,成为杭州都市圈六个城市中唯一的外省城市。自杭黄铁路启动以来,黄山市一方面以主动的态度,配合项目方做好地方性配套工程,积极承接黄杭铁路辐射;另一方面,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挖掘区位、文化、生态等方面优势,推进站城融合。
黄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称,杭黄铁路是长三角地区与皖南以及杭州城乡间一条直接联系的经济桥梁与交通纽带,将为推进长三角与周边区域合作与发展,大大改善沿线山区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优化和完善区域快速路网布局,缩短区域及城乡差距,实现经济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对美丽中国建设、带动皖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杭州大都市圈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字:程向阳
摄影:程向阳
制图:杨育童
新闻推荐
杭黄高铁明起“试跑” 试运营期间将开行11对列车,杭州到黄山仅需1.5小时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铁路部门获悉,备受关注的杭黄高铁将于12月25日开始试运营,当天黄山往杭州方向将开行11对列车,最早一趟将于...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