磡头水街:“徽州古村落的一颗明珠”

黄山晨刊 2018-11-23 05:30 大字

□ 记者 汪悦 程向阳 舒俊 樊成柱 文/摄

磡头村,位于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家朋村,古名云川、涧洲,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水街是一个以风水为内在表现和别具特色的水街,被誉为“徽州古村落的一颗明珠”。水街两岸依山筑舍的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无穷徽味让世人领略这个安徽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

A 环佩叮咚山水村

据《磡头志》及许传成提供的资料,磡头村古名“云川”“涧洲”,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涧洲许氏始祖许泰来相中了这块“云山拱秀,山水潆洄”的风水宝地,遂于杏梅园下(今霞水村)迁来此处,后村落扩展,沿云川溪两岸傍山筑舍,依势建屋。

磡头村地处开阔盆地之中,村落山环水抱,地势跌宕起伏。村中有文笔墩、狮子墩、塔岭墩等;村边有寿山屏、阳和屏、平项山屏、三屏鼎立;村外围有饭甑尖、黄茅尖、门前岩等六山环峙。

磡头村,是相邻村之间往来的枢纽,又在徽浙通衢之中,这种地理优势同村民的辛勤劳作相结合,使磡头在明代中叶就成为古徽州绩溪十五都的中心。

发源于荆坎岭的云川溪蜿蜒曲折奔腾而来,由南向北呈“S”形穿村而过,造就了这条于1859年夏建成的长约二里的“水街”。街道随溪流落差铺设石阶,并建有6座石拱桥将村两岸融为一体。两岸28处取水石磡方便了村民的取水和洗涤。

解放前,磡头有水碓5座,砖瓦窑5孔,石灰窑数孔,其它手工业作坊,如铁、烟、豆腐、酒等若干。小商业有一定的基础,挂牌小店面有23家。解放后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工商业发展较慢,经济实体主要是合作化时期成立的供销社为主导。

磡头村古建筑90%为明清民国时期所建,历史上虽经历了几次特大洪灾的洗礼(尤其是1991年为最),但古村依旧。1989年,磡头村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被授予“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2009年被省政府评定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

B “磡头磡,上床三档磡”

“之所以取名磡头,是因为水街上的石阶很多”,涧洲许氏二十世、家朋村的老书记许传成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当地的“磡头磡,上床三档磡”八字民谣,将磡头村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描绘得淋漓尽致。

磡头水街呈S形自西蜿蜒东去,以河为中线,两岸人家。长约1华里左右,今日水街通过改造稍有拓宽,街道随溪流落差设有台阶。

“磡头人口比较集中,和宁国、浙江昌化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来往密切。”许传成说,磡头街最繁盛的年代是民国时期,当时街上有20多家店铺,药铺、油坊、糖坊、酱坊一应俱全,尤以中药店居多,民国初期,共有5家中药店,比较有名的有“来苏堂”,周边的村民都会来这里抓药。许传成指着街上的一幢古民居,上面隐见磡头药店4个大字,这是道光年间建成的通转楼,合作化时期,借用这里开了药店,一直开到改革开放前期。

行走水街,云川流水不断,弯弯曲曲,溪水潺潺,欢悦的流水声,清脆悦耳,生活在这里的街民,人在景中,景在画里,一道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街上有一座“听泉楼”,也称“水阁楼”,为“磡头”8景之一,也是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亭楼两层建筑,矗立溪边,有美人小靠,造型别致,斗拱飞檐,风雅依旧。

磡头水街有24条巷弄,青石铺路,曲径通幽。每一条巷的入口处都挂有一块牌匾,介绍古巷的历史。

村民许全寿今年76岁,家住伯雨洗砚池旁边。在他的印象中,磡头水街原来的河道要窄一些,后来修复加宽了。“古时水街的许氏有千灶万丁,店铺林立,肉店、布店、杂货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仅满足了本村村民的商业需求,附近宁国、昌化村的村民也常来贸易。”许全寿说,现在旅游发展了,游人多了,最旺还是3月油菜开花的时候。

C 全国唯一的前坊后祠

听泉楼左首是许氏宗祠。祠前有一节妇石坊,雕梁画栋,建筑精美。据记载,这是嘉靖十六(1537)年,族人许金为祖母章氏守节抚孤奏旌其门,世宗朱厚囱恩准建四柱三门五楼“节妇”石牌坊于倾圮的宗祠前。这也成就了许氏宗祠前坊后祠的独特风格,而且是在全国众多祠堂中唯一的独特格局。

许氏宗祠气势恢宏,布局紧密。牌坊石刻与祠堂的木构雕梁画檐相映成趣。根据当地提供的历史资料,许氏宗祠于明正德年间建成,命名“叙伦堂”。后遭回禄倾圮,建造时间、祠宇规模及遭回禄倾圮已无从考证。嘉靖三十一(1552)年秋,许金倡议在原址上重建宗祠。历时四年,于嘉靖丙辰(1556)年冬落成。竣工后更名为“追远堂”。

许氏宗祠历经466年的沧桑变化,遭受多次破坏。1996年,绩溪县文物部门抢修“追远厅”,对屋面进行维修。2004年,再次进行防漏维修,并对局部腐朽的脊橼作了置换,屋顶全部用小青瓦进行翻新。2012年,由绩溪县一家古建公司重新修建前进善举厅及正厅东、西两廊庑;修复坍墀残缺石板,疏通明、暗进出水道等。2014—2015年间,由许氏博物馆馆长、涧洲许氏十九代裔孙许家德捐资对许氏宗祠大修。

祠堂经过多次修缮,如今的许氏宗祠在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情况下焕然一新。祠堂的用途因年代而异,自民国初兴办洋学堂至十九世纪50年代,宗祠一直作为磡头村的办学场所。

D 水街保护已经破题

为了留住磡头村的文化之根,磡头村民做了很多努力。许传成、许晓骏父子等人撰写《磡头志》并于1997年出版。“人赖地育,村以人兴,《志》因村成,地借《志》传。”许晓骏在文中说,为保全家乡精神遗产,延续故土文化正脉,当时家父许传成开始着手村志的编纂工作。

许传成认为,无论是水街,还是许氏宗祠,或是街上的古建筑,都应该进行抢救性保护。现在明清时期老房子还有20幢左右,有的已经无人居住。原本许氏宗祠的祠产有很多,听泉楼原来是祠堂的祠产,可以上二楼,坐在楼上听泉声。

家朋村村委会主任许智伟告诉记者,水街的保护已经破题。早在2009年前后,镇村两级政府便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水街上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比如老屋不能随意拆除,构建不允许破坏和售卖,要修旧如旧,能保尽保。几年前,还花了60多万元对许氏宗祠进行重修,重做了外立面,并对节妇石牌坊进行扶正。

目前,许氏宗祠正在申报国保。下一步,将结合家朋乡摄影小镇和古村落保护工程,借助旅游开发对水街进行全面保护开发。

新闻推荐

绩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提效

本报讯(通讯员周明助许纯记者张敬波)“今天现场体验了签约服务,感觉还真不错!”近日,刚测量完血压的绩溪县金沙镇村民贺观有和...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