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行

宣城日报 2018-07-27 00:00 大字

一个个徽州古籍农民,或肩或挑,或拎或扛,穿着自制的土布薄衫,背着破旧油纸伞和装着茶叶、笋菇、山核桃等土特山货,一步一步穿越在人迹罕至、道路险阻的崇山峻岭间,一头是一个对陌生而多彩世界的憧憬,另一头是父母妻女的叮咛嘱咐和殷殷期盼。在这条悠长崎岖的古道上,一个个“徽骆驼”驮着艰难岁月,顶着严寒酷暑,饱经风餐露宿,奉献着辛勤,书写着青春,创造着辉煌。

带着对徽商精神的崇敬,我与十几位同事踏上了“走近徽文化,寻访徽骆驼”的徽杭古道。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渔川村,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浙基田村,全长五十余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也被称作是徽商与浙商的“丝绸之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径小道,这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也是我们这次要攀越和体验的必经之路。

古道曲径通幽,途经“江南第一关”、黄毛培、下雪堂,至蓝天凹,长度大约5华里,皆是青石条垒筑,宽则一米左右,窄至一人通过。时有行人三五结队擦肩而过,常有驴友穿着冲锋衣裤,背着行囊,带着帐篷、睡袋、食具、照明等生活用品穿插其中,虽为山间小道,却也熙熙攘攘、比肩继踵,不失为静谧的山林带来一丝喧闹,构成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突兀而起;崖谷栈道,深不见底,逍遥河水蜿蜒其间,瀑布重生。时而,山穷水尽,一筹莫展;时而,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时而,峰峦对峙,心惊胆战;时而,静穆大方,诗情画意。行至黄毛培段,青砖白瓦,零星错落,顺势而立,聚族而居;牛羊散布,鸡鸣犬吠,梯田纵生,祥和安定,“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古徽州风物尽收眼底。

恰值深秋时节,处处尽显出迷人的秋色,时时弹拨出醉人的韵律,好一派天工造化、万种风情的徽州之美。我们纵情于古道山水间,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城市的喧嚣、工作的烦劳、人情的纠结、心情的浮躁,皆抛于脑后,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崇敬。难怪古代的骚人墨客在经历仕途失意、看淡政治后,都游心于天地外,寄情于山水间,将天、地、人揉捏在一起,用一颗平淡的心,把无限憧憬、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全部宣泄在诗情中,形成了人性化的自然和自然化的人性。

山里的太阳起的晚,收的早。下午4点多钟,夜幕已经占尽了大半个山谷,山风习习,寒气逼人,整个世界仿佛都沉静了下来,恢复到原始状态。远远地看见一户农家门前已经燃起了一堆篝火,一群“魅影”围在一起唱啊、跳啊,歌声在山谷中回旋跌宕,那是另一个团队在搞活动。夜深了,静卧在农家的小床上,身上虽带着登山的疲惫,思绪却百感交集。在城市久住的我们,也许被城市的外表蒙蔽的太久,忘却了自然的原始之美。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山水,那里能够让人休养生息,净化心灵,去除人世间的烦闷和杂念。在这一边城市红尘中挣扎的我们,另一边却常常隐藏着梦想:在经历世俗的磨练打拼后,终将回归到那方山水,结庐而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这就是孔孟的“入世”和老庄的“出世”吧。

如果没有这条幽深古道,就走不出那么多辉煌成就的徽商。如果没有坚韧拼搏的徽商,也走不出这条饱经风霜的古道。徽商是徽骆驼的杰出代表,无数徽商靠的就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徽骆驼精神,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往经济发达地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及至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不朽神话;同时也将大量财富和先进理念带回徽州老家,营造起徽文化的氛围,引发了儒风的勃兴、教育的辉煌和技术的进步。

这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徽骆驼”,穿梭在这悠悠的古道中。

新闻推荐

计划年内开通运营

据新华社杭州7月25日电(记者魏一骏)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5日杭(杭州)黄(黄山)铁路开始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线路...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