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老漂一族”现象透视◇本报记者 余庆 文/图

宣城日报 2018-03-17 19:25 大字

从外地来到宣城的老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料孙子孙女。

3月10日上午,难得有个初春的暖阳。在市区城北的一个小区里,60多岁的张红林坐在阳台上,边晒着太阳,边陪3岁多的小孙子画画。屋里忽然传来了婴儿的哭声,张红林连忙叮嘱了小孙子几句,匆匆赶到房间里拿起了温奶器里的奶瓶,抱起躺在床上的小孙女喂奶。从2014年女儿第一次怀孕开始,张红林离开六安老家到宣城,已经生活了4年。

在宣城,像张红林这样的老人并不少,他们多半因为要照料孙子孙女,帮儿女料理家务,离开了生活半辈子的家乡来到宣城。随着生二胎家庭的增加,这样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到宣城的感觉如何?生活还习惯吗?记者近日对这样的“老漂族”进行了走访。

现象:老漂队伍日渐壮大

3月9日下午4点10分左右,虽然离放学还有十来分钟,宣城市第八幼儿园门前已经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站在高处的花坛边向园门口望去,一半以上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不少老人的手上还拿着小糕点和玩具,做好了“冲刺”的准备。

一位穿着红色冲锋衣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手拿着一只大红色的“愤怒的小鸟”气球,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塑料袋青菜。“气球是一大早送孙子上学时答应给他买的,青菜是来之前顺路到银城菜场买的,准备晚上烫火锅吃的。”老人的湖南口音特别浓重。

“还有个孙女在附近的十一小读一年级,女婿女儿都在上班,老伴在家准备晚饭,只有我来接喽。”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告诉记者,女儿在芜湖念的大学,毕业后和宣城的男友一起考到了宣城上班,他们夫妻俩从女儿生了大宝以后就来到了宣城。“我和孩子他妈结婚比较迟,大宝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女儿怀孕之后我和妻子一起来到了宣城照顾他们,7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也算半个宣城人啦,宣城的大街小巷我都熟悉得很,有时候别人问路我都指的头头是道。”这位老人还告诉记者,就他居住的小区里,从外地或者乡下到宣城市城区带孙子的老人就有十多个。“虽然像我这样跨省的不多,但是周边城市特别是宣城各县来的真不少。”

记者在八幼门前随便问了问,就发现从外地来到宣城的老人不在少数,而记者的朋友、同事身边,说着不同口音抱着孩子的白发身影也在逐渐增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虽然他们生活上衣食无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宣城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座缺少亲人圈和朋友圈的陌生城市。

纠结:最头痛的还是沟通

3月11日中午,市区国购广场的游乐场里小朋友们玩得热火朝天,家长们则在游乐场外等候,和扎堆聊天的家长们不同,一位染着栗色头发的老人默默地坐在一旁玩着手机,时不时抬头看看在沙池里玩耍的孙子。记者上前和她聊了几句,得知这位老人名叫章群,今年刚刚60岁,来自绩溪县。

章群告诉记者,她到宣城城区生活已经3年了。“从媳妇怀孕开始,儿子就催着我过来帮忙,说家里忙不过来,总得有人照料着点。”章群的儿媳是宣州区水阳人,家里还有个弟弟,由于亲家两口子身体不好,这边只能是章群来照顾。“小两口平时要忙着上班,一般周末让我歇歇他们来带,但今天孙子非要我带他到游乐场玩,我就带过来玩玩。”

虽然到宣城已有3年时间,但章群仍然有些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住在小区里,虽然见了面都是邻居,但是根本不知道名字,最多也就打个招呼,还是老家的生活比较惬意。”章群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村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沾亲带故,平时一起干干活,天黑了就聊聊天打打牌。

来到宣城之后最让章群头痛的就是和人沟通的问题。“宣城话我是学不会了,说绩溪话别人又听不懂,刚来那会儿,去菜市场买菜都难交流。好在这几年我普通话说得也不错了,只是每次出去说普通话,给人的感觉都怪怪的。”章群说,自己也不止一次想过回老家生活,可是一想到年幼的孙子没人照顾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本来想等今年9月份孙子上幼儿园了,就回老家,现在小两口又在准备要二宝,看来三五年之内是回不去了。”在采访中,章群反复地念叨着家乡的亲戚朋友,但是一看到小孙子,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

现实:异地政策不太懂

和章群不同的是,来自六安的张红林则是在女儿怀孕之前就做好了到宣城帮忙照顾孩子的准备。在女儿嫁到宣城之后,张红林就和老伴商量过来帮忙的事情。女儿一怀孕,就向她打来“求助”电话,张红林收拾了衣服就赶到了宣城。“之前就来过几次,觉得宣城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方言和我们六安也差不多。”

张红林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宣城工作,刚开始张红林还劝说女儿回六安工作,她认为女孩子还是在家附近工作生活比较方便,但是7、8年时间过去了,女儿在宣城成了家,她也就不再提让孩子回老家工作的想法了。现在张红林也只有清明、五一和十一这样的日子才有时间回六安老家。“当时就和女儿女婿说过了,如果生二胎的话,我是坚决不会再带了。”可去年12月底,二宝出生了,张红林又舍不得不带。

虽然语言和生活习惯没有太多的障碍,但是张红林仍然也有着烦心事。去年张红林因为胆结石在宣城的医院做过一次胆囊切除手术。“当时也没在意医保的事情,做完手术才发现和老家做手术出院就可以直接结算完全不一样,需要先全部垫付然后再带着发票回去报销。”报销之后,张红林发现,和回老家做手术相比,报销方面有着百分之十左右的差额。“异地医保这块我也不是很懂,今年干脆就在宣城买了居民医保,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方便一些。”但是说到以后的生活张红林仍然有些担心。“虽然我的医保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丈夫是六安本地的职工医保,万一需要看病的话,还是得问问报销的问题,毕竟几千块钱也不是小数目。”

牵挂:老两口的新分居

除了那些结伴来到子女身边的老两口,还有不少老人家里只有一人能够来宣城带娃。家住盛宇湖畔的张华就特别羡慕五楼一家邻居的老夫妻俩一起带娃。“起码子女上班去了,两个人在家带娃有个照应,家务活也能分摊一些。但是我丈夫还没退休呢,还得等个三五年。”

张华也曾经算过还有几年就可以回家了,但是3年下来,她发现回老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遥遥无期。“本来想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回家,结果发现上幼儿园也要接送,之后还得接送到小学三年级左右,这样一算,还有六七年时间。”

让张华放心不下的还有她远在巢湖的老伴,几乎每天晚上,张华都要用微信和老伴开上几分钟的视频通话。除了让老伴看看孙子以外,基本上也就是问问老伴吃了什么饭,做了什么事,以及原来同事家有没有红白喜事,哪些地方需要送礼等等。“你干脆自己回来看看好了。”有时候老伴被问得不耐烦了,就会说出这样的话。

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外孙,一边是在家忙碌的老伴,都让张华放不下心来。“有时候实在放心不下就回去住上三五天,可是在家里又担心这边的孩子没人接送,又得匆匆地回来。”张华说,自己最希望的还是小孙子放暑假,因为放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小孙子带回老家。

建议:多关注老人心理健康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其实不少漂泊在外的老人,原本有稳定的退休工资甚至多套住房,经济上和生活上也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为了儿女,他们割断了延续半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是生活上的不习惯还是异地各种制度的差异,都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困扰。

老漂族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心理专家的关注。“一些老人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难以对异乡产生归属感,子女一定要注意老漂人群的心里健康问题。”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浩告诉记者,近三五年以来,老漂族已经逐渐成了社会现象。如果子女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最主要的就是孤独和焦虑两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孤独容易引发情感淡漠,甚至性格暴躁,而且和子女同处一个屋檐下,生活观念和教育观念的不同也容易导致矛盾的发生。”

朱教授建议子女们除了在经济上给予老人关心以外,心理上的关心一样不容忽视,平时在家庭决策方面多听取老人意见,多帮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一旦老人的心理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朱教授也建议老人们出发前和子女多沟通协商,并且应该做好心理预期。其次,老人应在新的居住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新闻推荐

春运落幕 宣城市共发送旅客591万人次■本报记者 徐文宣

3月12日,2018年春运落下帷幕,从2月1日开始至3月12日结束,历时40天。12日当天,宣城市投放客车1094台、船舶87艘,发送了“最后一波”春运旅客,共计12.5万人次。“今年春运,未出现旅客滞留现象,未发生道路运...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