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罗家伦并非“破格录取”,罗家伦并非“破格录取”

老年生活报 2018-01-24 10:37 大字

近年来提及罗家伦的著述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1917年北京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考生罗家伦虽然数学零分,但因作文满分,被校长蔡元培和阅卷教师胡适破格录取。这则故事常被用来说明民国教育的某种精神气质:高校有相对自由的人才选拔权,能够因材选用,不会埋没偏才。

考证历史,罗家伦是1917年夏在上海参加的北大入学考试。而胡适同年从美国学成归国,于7月10日到达上海,停留12天,主要是与陈独秀商议北大任教的事宜。此时胡适还未就聘北大,不可能参与北大的阅卷工作。当年上海地区的北大招考工作由陈独秀负责,虽然陈独秀希望胡适能早日到京“督理此事”,但留美数年的胡适归乡心切,他离开上海后回乡与母亲团聚,在绩溪盘桓月余,9月10日才到达北京;12日蔡元培宴请胡适,由钱玄同、沈尹默、陶孟和等人作陪,这是胡适与北大同仁的首次正式见面。胡适不仅未能参与当时的北大录取工作,而且到京后,他才与蔡元培见面。所以,不会出现他和蔡元培一起力主破格录取罗家伦的场景。

与此类似,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也是谣言,其实他参加的是从中国公学转入北大、清华的二年级插班入学考试,并没有考数学。

不过,确实有一些案例真实存在,比如:1930年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录取国文98分、数学零分的臧克家;1934年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胡适破格录取国文满分、数学零分的张充和;特别是1929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亲自录取了中、英文成绩特优、数学仅15分的钱锺书。这些真实的事件与罗家伦被破格录取的谣言一起出现时,真假就变得难以确认。于强

新闻推荐

绩溪实施“3+X”精准产业扶贫

本报讯近年来,绩溪县摒弃“等、靠、要”思想,突出贫困户脱贫需求,坚持“造血式”扶贫,在全县11个乡镇大力实施“3+X”精准脱贫产业项目,实现了4000余户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为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稳定...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