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空巢青年”■本报记者 徐晨
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逛街、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生病直至痊愈……除了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词近年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与“空巢老人”的被动独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是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毕业之后,背井离乡独自工作,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孤身一人在城市中打拼。
青年“空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夜里11时30分,打开家门的那一霎,看着凌乱冷清的家,高蕾终于忍不住哭了。
这是28岁的高蕾到宣城的第3年,也是独自生活的第3年,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
最近流感来袭,高蕾感染了流感。周末晚上,高蕾的感冒严重起来,发烧的她挣扎着去医院挂了个急诊,一个人打了3个小时点滴后,在夜色中提着一袋药回家,手上还留着输液贴,“本来想找人陪着一起去医院,可翻了翻通讯录,却不知道这个时间能打给谁。”
“除了生病,一些节假日也格外觉得孤独,特别的想家。”去年的中秋节,高蕾因为要加班没有回老家,一个人在宣城,夜里看到万家灯火亮着,想着别人都团圆的时候,高蕾也是绷不住了,在家看着电视里的中秋晚会,默默的流泪。
在这样的独居生活中,“空巢青年”似乎就意味着单身。其实并不尽然,对于周婷婷来说,两地分居也是空巢生活的开始。
“其实我已经结婚了,但是婚假结束后,丈夫就出差了。”周婷婷的丈夫在某电力公司负责工程项目,一旦有工程项目的时候需要长期派驻在外地,经常一出差就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80后”的周婷婷和丈夫最多的交流就是视频通话。
独处时间久了,周婷婷慢慢变得独立起来,“除了一般的家务,通下水道,维修网络什么的,都做得不错。很多时候遇到困难,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处理。”
“为了车贷、房贷,以后孩子可以过得更好,丈夫长期出差不仅能拿到更多的补贴,也能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很多家庭和周婷婷一样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另一半长期分居,也都成了“空巢青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里“空巢青年”数量正在激增,他们坚持在理想与现实的缝隙中寻觅未来,已然成为眼下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有人喜欢独居有人害怕孤独
对于“空巢青年”的孤独,余莹感同身受。
27岁的余莹老家在安徽宿州,大学毕业后考到宣城上班。平时工作挺忙,每个月的房租、饭钱占了她近一半的工资。“不想放弃好不容易努力得到的工作,一旦回老家意味着要重新找工作,建立新的人脉关系。”想到今后的发展,余莹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余莹说,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赶公交车上班,晚上经常要加班到很晚。下班回家,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放点音乐或者电视剧。“感觉有点声音,会热闹一点。”余莹只是周末偶尔自己做一顿饭,能吃好几天。而这两年一个人的生活也让她变成了不怕蟑螂,能修水管的全能“女汉子。”
向来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余莹,遇到难过时,也不愿和家人提及。而面对同事,很多心里话她又觉得难以启齿。
相比余莹的害怕孤独,汪雯玲则更享受当下的独居生活。
为了自由,老家绩溪的汪雯玲一毕业就报考了宣城的事业单位,尽管她和家人住在同一个市,但回家也要2个小时的车程。
汪雯玲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单身公寓,租金也在承受范围内。“从家到单位,走路只要五、六分钟。”汪雯玲说,选择一个人住,除了离公司近,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不用常常面临父母“催婚”的压力。“看着身边的朋友们被迫相亲,也会庆幸自己是一个人住。”在终身大事上,她不想将就。
在汪雯玲看来,一个人住感受的压力比起和父母住时少了很多,“尽管父母还是会常常打电话唠叨,但也鞭长莫及,还是很自由的。”
而工作之余,汪雯玲也将自己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和朋友跑马拉松、学烘焙或是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假期再约上朋友旅游。“业余时间已经很充实了,并不觉得有多寂寞。”
张刚和汪雯玲一样,比较享受独居生活。性格豪爽的张刚是北方人,由于喜欢交际,在宣城待了3年的他交了不少好朋友。张刚还养了一条狗,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享受和狗在一起的独处时间,也结识了不少喜欢宠物的好朋友。
“有时候假期,大家会约着一起出去遛狗。”张刚说,觉得在宣城上班生活幸福指数很高,想着最近和父母商量在宣城首付买套房,自己慢慢还按揭。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朱浩说,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梦想,为了工作,独自在外地打拼。加上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出现抑郁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
“年轻人,尤其是独居的年轻人可在工作之余多参与社交活动,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学会自我调节。”朱浩说,现在很多志愿活动,健身交流群,年轻人多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归属感。
朱浩认为,现在很多人也是手机、电脑一族,其实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追求的社交活动。“看电视剧、钓鱼、甚至打牌打游戏,这些都可以是青年人用来发泄自身负面情绪的方法。”她表示,爱好可以是任何一件做起来让自己觉得放松的事。
“要学着辨别自己的维度,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旦觉得自身的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一定要发泄出来。”朱浩说,学着跟朋友、家人、领导倾诉是非常必要的。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有,就怕不能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出现叠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我和我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分居两地。也算得上是空巢青年,我们双方也一直在学着独自处理负面情绪。”朱浩说,她丈夫不善于交际,平时喜欢看书钓鱼,这对他平时生活也是很好的调节。
除了学会倾诉学会发泄,也要学着接受,改变自己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朱浩建议:“一些解决不了,理解不了的事,年轻人要尝试着去接受。”
很多市民也建议,除了“空巢青年”自身注意“多外出”之外,社会也应该给他们一些呵护。“比如,工作单位和社区在节假日期间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这些年轻人互相联络情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绩溪县摒弃“等、靠、要”思想,突出贫困户脱贫需求,坚持“造血式”扶贫,在全县11个乡镇大力实施“3+X”精准脱贫产业项目,实现了4000余户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为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稳定...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