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如吃茶去——读楼耀福的《吃茶笔记》偶得

黄山晨刊 2017-09-06 14:15 大字
□黄剑

我虽生在安徽茶乡,但平时只知喝茶,却不懂品茶。近来身边喜爱摆弄茶道的人多了,业务洽谈、朋友聚会,席间总能见到一个硕大茶盘,几只精致茶盏,一圈人围坐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相互摆弄一番。妻觉得那仪式很美,那姿态很雅,那心情很虔诚,便煞有其事地从图书馆抱来多本说茶的书,开始潜心悟道学起茶来。我信手从一摞书中翻出楼耀福先生写的随笔集《吃茶笔记》翻看。因为从没读过楼先生的书,所以刚翻这本书时,没抱多大的期望,哪知一读下去,却觉得很有味道,一口气读完了,还回过头来细细品味。

求真务实趣味浓

因为家在黄山,所以依着兴趣,我翻看的第一篇是《喝一杯太平猴魁》。“这茶长在悬崖上的,人没法采,由猴子去采,故名‘猴魁\’。”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向别人介绍的。可是在楼先生的书中却说:所谓猴子采茶是个传说,这茶原名很土,叫“王老二魁尖”,是清咸丰年间太平猴岗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所采制,由于品质超群,为尖茶中魁首,首创人又名“魁成”,产地为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后才改名“太平猴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太平猴魁”获金奖,由此名声大噪,蜚声海内外,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为了验证猴子采茶这个美丽传说的真伪,楼先生还曾多次来到太平湖畔寻访,写下了《太平湖畔访猴魁》,图文并茂,趣味盎然,也让我记住了“王老二魁尖”的名字。

百茶争鸣山中藏

淳安千岛湖距离黄山很近,在《秀水千岛孕玉叶》里楼先生寻访“鸠坑毛尖”未果,意外寻得“千岛银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冲泡,一股清高的香气向你袭来的同时,那杯中的情景让你叹而观止。刚开始,芽头朝上,叶柄下垂,悬浮于水面,排列整齐,如士兵列阵,稍后缓缓沉降,竖立杯底,忽升忽降,如舞者舒袖。赏看此景,我恍惚如同王者,先阅兵,后观舞。品饮时,那境界更妙不可言……”看罢,我不禁拍案叫绝。文人写茶,果然不同凡响,品一杯香茗竟生出王者气概来。其实,在皖南这片好山好水之处孕育着很多好茶,除了我们熟知的毛峰、猴魁与祁红,楼先生还在书中提到许多其它品种的好茶,比如绩溪上庄的“金山时雨”、郎溪的“瑞草魁”、宁国的“黄花云尖”、旌德的“天山真香”、泾县的“涌溪火青”。这些茶我虽是闻所未闻,但从这些极富诗意的名字也能品出一缕清香,让人浮想联翩。

情有独钟结茶缘

爱茶者真应该读一读楼先生的这本书,他对茶的见解独特,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而且文中记载了很多与茶相关的名人故事和历史典故,真的很不错。《茶道青红话米砖》介绍了山西作家成一以40万字叙写晋商、俄罗斯与米砖茶之间的传奇;《路过古丈喝杯茶》里“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凭借宋祖英的一曲《古丈茶歌》,让一个小县城名扬天下……

楼先生可称得上是一位嗜茶之人,他与妻子殷慧芬一同走了全国很多的地方,只为寻一口好茶。这本茶文化随笔集不仅记录了他多年的饮茶经历、交游与品茶的心得,而且也写了对茶具的讲究与喜好。从《杯中岁月》里的那只“酱菜瓶”到《文人雅壶》中的程十发题字的紫砂壶;从《茶盏三记》中的一对建窑茶盏到《千峰翠色龙泉瓷》中二三十件龙泉青瓷的瓶瓶罐罐;从“梅兰竹菊”大紫砂茶缸到易水砚石制作的茶盘,林林总总无不体现出楼先生与茶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新闻推荐

宣城市首例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流转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本报讯2017年8月30日上午,在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农村产权区的“动态报价大厅”上,随着一轮延时竞价的结束,绩溪伏岭镇石川村村民洪达洁以2年1.6万元的成交价成为竞得人,绩溪县伏岭镇水村中心村...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