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丰源:一溪苍翠一溪红

黄山晨刊 2017-08-23 14:16 大字

□江伟民

核心提示:大江歌罢掉头东,丰源高挂中华龙。烽火狼烟啃铁骨,一溪苍翠一溪红。在今天看来,眼前这一清翠如玉的水域,曾以一个“红”字镶嵌进那段被今人难已忘怀的历史。

一路北进,山势愈发险陡高耸,山道愈发狭窄曲折。沿途多见四五土楼、三两人家。一个个村子,从原来的上百人或更多,锐减到现在的数十人,甚至十来人。偏僻、贫瘠和落后,为我们守护了一山苍翠;偏僻、贫瘠和落后,也为我们守护了一段战火纷飞的红色岁月。

我们转探富资河的另一条主源——丰源。我们在崇山峻岭及流水潺潺围成的山村公路上,历时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丰源源头村落黄柏山。

初秋季节,与山外的炎热相较,歙北深山的确凉爽不少。或许这里是知秋最早的所在。黄柏山建村仅200来年,是岩源的一个自然村,北与绩溪相连,这里也是丰源源头。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随后,刘奎奉命留下,坚持皖南游击战争,上丰乡黄柏山、道溪、老屋基等深山村落成了开然屏障,成了点燃火种的圣地。

黄柏山村民程淦辉出生于1937年,虽已80高龄,身体却还不错,依旧能够上山下地。因为养父就是游击队员,程淦辉孩提时代就亲见过新四军、游击队,见证过那段红色历史。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刘奎身经百战,先后多次负伤,可谓九死一生,赢得了“打不死的刘奎”的赞誉,威震皖南。

沿丰源南下,我们来到了岩源。岩源四面环山,山中一硕大圆锥形山丘,此景被当地人称为“九龙戏珠”。围绕一条溪流和山峦,当地村民围塘养鱼,种植香榧,立求从贫瘠中突围。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丰源水绵延百里,越村过寨,一路南下,在岩山洞处被丰源水库坝体拦截,串成了一条玉带。初秋的山风炎热中透着清凉,和着鸟啼、蝉鸣声,把一个个山庄映衬的愈发安谧,空远。

初秋是上丰雪梨成熟收获季节。丰源村村委会主任吴星铭是当地的雪梨经纪人,承担着全村10万斤雪梨的销售任务。上丰雪梨有700多年的种植历史,绵延群山和一条清澈见底的丰源河,滋养了上丰雪梨这一特产。“上丰雪梨就我们丰源村和溪源村两个村有,每年30万斤左右,一百多万收入,现在虽然梨子品质好,但是还要靠大量的宣传,把这个品牌打出去。”

过丰源,溪源,我们来到了上丰村。上丰以宋姓为主,南宋建村,至今800多年历史。我们在上丰古街上偶遇了86岁高龄的村民宋秉纯,聊起了那段曾经的过往。

上丰古街,古迹虽遗存不多,但其商业十分发达,店铺林立,多达百余处,含建筑,服饰,饮食,医药,家用诸多方面。即便现在,一条街巷依旧热闹。我们在古街上结识了弹棉人汪贵安,半百年纪,手艺做了半辈子,为了跟上时代,一个棉花弹铺被一台大机器占据着,倒是省去不少力气。只是再难听闻“嗵嗵”的弹棉声了。

已近花甲的老裁缝唐惠民,40多年来,一直在自家的店铺里,时代进步对老手艺的冲击非常巨大,凭着一双巧手,老唐的生意还不错,算是坚守者中为数不多的几个。

山峦耸立,溪涧纵横,当我们沿丰源南下至上丰村时,山势方低矮下去,丰源河愈发开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烽火号角响彻一片山谷。

大江歌罢掉头东,丰源高挂中华龙。烽火狼烟啃铁骨,一溪苍翠一溪红。在今天看来,眼前这一清翠如玉的水域,曾以一个“红”字镶嵌进那段被今人难已忘怀的历史。这红,是革命老区的颜色,是火种;这红,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是忠魂。

新闻推荐

为您点个赞

绩溪实验小学五(3)班胡慧敏回家时,看见一辆挂着军车牌的车驶进村口。车一停下,只见三位消防战士每人挎着一只箱子匆匆走进村里。一些聚集的村民正和消防战士们说着什么:哦,原来是马蜂蜇了人,消防战士为...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