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桃花潭

芜湖日报 2020-12-17 00:36 大字

皖南。青山连绵,层峦叠嶂。

太平湖如一方碧玉镶嵌在黄山与九华山之间。巍峨的大山中,陈村水库大坝用伟岸的臂膀一口气揽过上游诸流。

高峡出平湖。清溪、佘溪、秧溪、浦溪、麻川等众河在这里邂逅,共同造就了风光旖旎的太平湖秀色。它们汇聚后,经水库闸门奔涌而下,一同去拜访下游不远处那座千年古镇——桃花潭。

水韵发源于徽州腹地的青弋江,在万山丛中一路逡巡、潆洄,到了泾县西南的万村,被一座陡峭的石壁挽留,千古江流不息,孕育了一泓清幽的碧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桃花潭。

潭水镜面如磨,水波清泠。左岸怪石耸峙,古树青藤,飞阁流丹。右岸白沙平野、屋檐相接,游客漫步其中,疑入武陵人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青弋江主要是对今天中游一段,即南陵县弋江镇上、下游一段江面的称呼,而将桃花潭上游不远的麻川河与舒溪河交叉口一处名为小河口(舒溪河、小河口已淹没于太平湖)的地方指为青弋江源头。这显然并不符合我们今天对江流溯源的认知,更与水利部门对青弋江干、支流以及整个青弋江流域的科学界定相去甚远。

不过,由此也可以窥见,无论古时还是今日,桃花潭都是青弋江的重要节点。到了桃花潭,青弋江的脉络愈发明显。如果将六百里青弋江看作人的一生,可以说,正是从桃花潭开始,青弋江步入了成年,人生的高光时刻从此开启,这条大江的雄阔画卷在崇山峻岭之间徐徐铺展。

青弋江泾县段在清嘉庆《泾县志》中称泾水。泾水在县志中记载颇为详细,可谓旁征博引,由此也可看出青弋江之于泾县一邑的重要。此处权引一处,“泾水至芜湖县入江,东南水自徽岭发源,西南水自石埭县盖山、太平县黄山发源,流至芜湖已及五百里。”这和我们今天对青弋江上游各主要河流分布的认识已基本吻合。

清代泾县人翟赐履在其《桃花潭记》中提到,“泾称山水治,其层岩衍曲,回湍清深甚,澄渟而冬夏不减。缘崖数百里,桃花潭最著。潭之水有二道。南径横石、龙门,屈折奔注而下,涩滩其大者也;一则荡波激石,历三门、六刺(今陵阳溪)东流而汇于涩滩。幽幽然缘九里、荡罗浮而达于潭。”如今,这其中不少地名已淹没于太平湖底。但从文字中我们还可以依稀看出桃花潭以上的青弋江段在陈村水库修建之前大多是狭窄的。崖深岫险,江流湍急,像极了一个少年,有着几许青春期的毛躁与轻狂。到了桃花潭,微波荡漾,水流渐缓,显然已经沉稳了许多。

《泾县志》载,“桃花潭由罗浮潭北流里许。清泠皎洁,烟波无际。一曰万村渡,又名东园渡。东岸即水东,西岸亘潭上皆峭石,哈溪水潴焉。”桃花潭畔山清水秀,青弋江到了这里河床渐阔,冲击出一片沃野,同时也将今天的桃花潭镇一分为二。

当年,青弋江上没有大桥,全靠舟船过渡、往来繁忙。桃花潭渡口又称东园古渡(也有称东园渡在桃花渡以西)。据县志记载,东园古渡往来稠集,从黎明到夜半,几无空闲。由此也可见当年桃花潭一地的繁荣。

我们到桃花潭,在一个深秋,却未曾感受到秋时该有的萧瑟。桃花潭之美,美在晨昏。秋日的黄昏,连绵的远山隐逸在有无之间,霞光落入江水,铺成一江碎黄。第二天起个大早,我们沿青弋江溯源直上。山中的清晨,薄雾微凉。空气清新如洗过一般,沁入心脾。江边眺望,远山含黛,水面平湖如镜。对岸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民居倒映江水中,共同构筑了一条绝美、安静的山水画廊。

诗韵桃花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没有大诗人李白的这首千古绝唱,隐于深山之中的桃花潭或许要迟个数百年才为世人所熟知吧?

唐天宝十四年(755)前后,盛世大唐走向衰落,安禄山造反,中原生灵涂炭。李白一开始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游山玩水、访亲拜友,足迹遍及江南大地。

那一年秋天,他到池州游秋浦,往泾县时受到了泾川豪士汪伦的热情款待。离别之际,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篇《赠汪伦》。

在桃花潭当地,比《赠汪伦》更受欢迎的是这首诗背后的轶事。据说当年,汪伦知道诗仙李白将到池州,特地修书一封,“听说先生喜欢游玩,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听说先生喜欢喝酒,我这里有万家酒楼。约吗?”(“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这在我们今天就叫精准投放,成功get到了客户的点。眼前桃花烂漫,口边甘醴芳香,还有这等好事?诗仙的兴致被陡然勾起,欣然而至后才发现被骗。作为“粉丝”的汪伦并没有给偶像数落的机会,“桃花嘛,就是眼前的这口潭,名为桃花潭;万家酒店,乃是主人姓万。”多少年之后,当宋小宝在小品《海参炒面》里吃炒面找不到海参,问个究竟才知道店主名叫海参引发观众捧腹大笑之余,谁又会想到这是一千多年前一位叫汪伦的泾县人玩剩下的梗?

万事怕认真。认真起来,其实也算不得汪伦的梗。扒梳史料,这则故事最早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书中说,李白得知上当后,哈哈大笑。汪伦于是好酒好菜款留数日,临行之际,还赠了名马八匹、官锦十匹,并亲自相送。李白感动

万分,于是写下《桃花潭》(即《赠汪伦》)一首。

“桃花潭水深千尺”。你骗我“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我诓世人“千尺桃花潭”,这种浪漫主义风格的确很李白,这或许也是这则轶事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所在吧。

袁枚是清代人,此则典故显然只能算作诗话。诗话有假,诗文却成色十足。千百年来,引来不少诗家名士来此游玩、题咏,写桃花潭时都忘不了提一提李白与汪伦,似乎瞬间就笔端流云了。还有不少人借“桃花潭”用典,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意。如北宋诗人郭祥正的《我归矣》:“我归矣,江之南,一蓑一钓桃花潭”;元代诗人郭奎的《泾县》:“但愿功成身退早,桃花潭上结幽栖”等。

关于汪伦的身份,后人众说纷纭。有说他只是一个普通村人,只因仰慕李白而诚意邀请偶像来此一游。有说他贵为一县之主,是当地的父母官,据《汪氏宗谱》记载,汪伦,字凤林,是歙州世家大族汪华的五代孙,曾为泾县令。当然,嘉庆《泾县志》历代职官中并没有汪伦或汪凤林这个名字,因而可信度不是很大。还有的说他是一个归隐之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汪伦家资雄厚,且为人豪爽,因而能与诗仙意气相投。从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中,我们便可窥一斑。有了这些便已足够,谁又在乎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呢?正如直到今天,还有多少人就因着这几句诗慕名而来,又有几人会真正在乎桃花潭是否真的就有千尺之深?

古韵桃花潭

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

悠悠青弋江水千百年来哺育了两岸的生民。隐于僻壤的桃花潭最早为古代山越族人的聚居之地,后来不断有外地人迁来,或逃难、或钟情山水,这里先后聚集了翟、万、汪、陈、李等十余宗族。如今,居住桃花潭两岸以翟、万两姓居多。东岸为翟村,西岸为万村。

水东翟家的故事颇为曲折。最早在东汉初期,翟姓家人就来到了这里。据《翟氏宗谱》载,当年,王莽篡汉后,西汉丞相翟方进的儿子翟义起兵讨伐王莽,拥立刘信为帝。兵败之后被夷灭三族。侥幸逃脱的翟氏家人一路南逃,辗转来到皖南大山之中避祸,在桃花潭边的玉屏山下定居,后逐渐发展为当地大族。

不过,今天的“水东翟家”却是张姓后人,这又牵扯出后来的另一段故事。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此消彼长。湖北沔阳张定畿、张定边两兄弟跟随陈友谅起兵反元,张定畿战死疆场。后来陈友谅在鄱阳湖战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张祐保跟随叔叔张定边潜至桃花潭,投奔了当时的望族翟家,改名翟敬六,居于桃花潭东岸。明洪武八年,玉屏山麓突发洪水,将老翟家千年家业毁于一旦,唯有翟敬六这一支得以幸存,繁衍了下来。

去往翟氏大宗祠的路上,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翟氏宗祠里有块祖宗牌位,正面写的是“敬六公”,背面则是“张公祐保”。当年,水东翟家祭祖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到过年,头一天关上祠堂大门祭祀张公,第二天打开祠堂大门摆上一百零八桌酒席,合族祭祀翟氏祖先。

无论是之前的翟氏还是后来的张氏,都因避祸而来到皖南大山中的青弋江畔,而一水之隔的万氏家族结缘桃花潭则是看中了这里的秀美风光。据《万氏宗谱》记载,万姓始祖万修辅助汉光武帝刘秀讨伐王莽有功,被封扶风郡、槐里侯,因称“扶风世家”。南北朝时期,万鹏举宦游丹阳,到了泾县境内,见“麻川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遂爱此而家焉。”于是定居桃花潭西岸。到了唐朝时,万村出了万晏、万巨两位名人。贞观年间,万晏因五世同居而被旌表“义门”。如今的桃花潭畔,义门仍存,石额之上,“义门”二字左右分别刻有“唐贞观五年旌表”“乾隆壬辰年重修”字样。万巨是万晏第五代孙,博学多才,无意仕途,广交朋友,与包括李白在内的当时不少名人都有诗歌酬和。后来,万家人还修建了扶风会馆、万氏宗祠孝义堂。

桃花潭镇原名陈村镇,又名水东,古称南阳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如今虽已开发为旅游景区,古韵依然。

古镇中至今留有南阳镇门楼、翟氏宗祠、文昌阁等古迹。南阳镇门楼是出入水东集镇北边的门户。门楼为砖木结构,底层有半圆形门洞为往来过道。门额嵌有“南阳镇”三字。据史料记载,泾县西南古有陵阳县,晋代改名广阳县,后并入泾县,唐时复置南阳,后又废南阳入泾县,南阳镇或为古南阳县故地。另有一说,翟氏郡望在南阳,称“南阳世家”,南阳镇或与翟氏相关。

水东老街街面就地取材,为青石辅以各色鹅卵石铺就。沿街商铺透着几分原始的古朴,里面堆满着各类竹器、宣纸等纪念品。脚下的石头早已被磨得锃亮。老街的西边尽头便是踏歌岸阁,也是游客来到桃花潭必到的去处。

踏歌岸阁为古色古香的二层阁楼,穿过一层拱形门洞,对岸石壁凌虚,石壁之下便是桃花潭。二楼有临潭栏杆,可俯瞰一潭秀色,四壁悬挂的是李白当年在这里留下的诗文。

踏歌岸阁的江岸植有桃树,来的时节不对,早没有了桃花,连桃叶也长得极为应付。早有前人考证,踏歌岸阁未必就是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所在,但至少是发生在这附近。据史料记载,楼阁大约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大修。

桃花潭西岸,各色古迹更是目不暇接。垒玉墩、书版石、彩虹岗、钓隐台、义门、汪伦祠……每一个景致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垒玉墩是江边突起的一座石墩,上面古藤蔓延,苔藓密布,远望如翡翠垒成的螺髻,相传李白当年曾在此饮酒作诗。后人因而在其上修建了怀仙阁。怀仙阁耸立矶巅,重檐翘角直指云天。

登临楼阁最高层,江山揽胜,秋水共长天一色。晴空浩宇之上,一只雄鹰孤寂地盘旋着,一圈又一圈,轻易地掠去了我们的目光。西岸码头,一丛茑萝在秋阳下开得正好,红星点点,给这片青山绿水碧空衬出一丝别致。

不是旅游旺季,游客不多。青弋江上,几艘渡船佛性地往来相替,随着篙起篙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撑起一圈圈涟漪,也搅动了深秋的皖南大川。

众生来去,青山静默。

千尺桃花潭,在唐诗千年的氤氲里安详如昔。

□ 记者 戴卿 文 戴卿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江淮风光 安徽启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本报讯启动《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旅游四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全省红...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