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畔观竞渡 耄耋老人造龙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千多年前的这首《赠汪伦》,让桃花潭声名远扬。“行走青弋江”采访组一行这一站抵达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如今的桃花潭已不仅仅“因诗闻名”,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也成为桃花潭镇向全国展示其优美山水生态和浓厚文化底蕴的一大品牌活动。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是唐代张建封《竞渡歌》描绘的龙舟竞渡的场景。而今,到了端午节,在泾县桃花潭畔,赛龙舟的场面也如诗中所写那般热闹。舟上划手奋力挥桨,划波竞渡;踏歌古岸边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而这些在桃花潭上劈波斩浪的龙舟,几乎都是出自桃花潭本地龙舟匠人之手。其中,由桃花潭镇耄耋老人翟大满一手组织的龙舟队格外引人注目,不仅老人的儿子、孙子都是这支龙舟队伍的队员,这条龙舟更是老人亲手打造,而他也是桃花潭镇年龄最大的龙舟匠人。
乌龙巷里话龙舟渊源
临近桃花潭镇热闹的街道,有一条名为乌龙巷的僻静小巷,翟大满老人就住在乌龙巷2号。走进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老屋大堂,一条木舟安静地躺在这里。在高高的屋梁上,两个栩栩如生、威风凛凛的龙头面朝大门,龙头口含龙珠,显得威严而气派。
今年81岁的翟大满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桃花潭人,虽然满头白发,戴着眼镜,但仍然精神矍铄,话语之间总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家里只有龙头,龙舟平时都集中存放起来了,只有等到每年的端午龙舟赛前,大家才会将龙舟搬出来,训练后再参加比赛。”谈起做龙舟和赛龙舟,老人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似乎这是他心底最快乐而深刻的记忆。
“桃花潭赛龙舟习俗的来源颇具当地特色,可追溯至明朝。”翟大满老人说,相传当年汉王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战败后,陈部太尉张定边携遗侄张佑保避难到泾县桃花潭畔,将遗侄过继给当地翟姓改名翟敬六,招兵买马后以赛龙舟的形式掩人耳目以达到训练水兵的目的。因此,桃花潭的龙舟赛除了具有独特的龙形外观外,还有着气势雄壮的龙舟号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而桃花潭的端午龙舟习俗延至今日,除了纪念屈原也多了一分桃花潭独有的韵味。
73岁打造第一条龙舟
作为镇上年龄最大的龙舟匠人,翟大满73岁才开始自学造龙舟。翟大满17岁就跟着父亲在青弋江上捕鱼,作为渔民的他,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熟悉船的特性,年轻的时候他还作为划手参加了村里的龙舟赛。而当年赛龙舟锣鼓喧天的场景,也一直是他最难忘却的一段美好回忆。
岁月变迁,50多年的渔民生涯一晃而过,江上的捕鱼生活艰辛而枯燥,但并没有消磨掉翟大满对龙舟的憧憬和热爱。他从心底萌生一个愿望:渴望有一天能自己亲手做一条龙舟,坐在龙舟上敲锣打鼓,唱上一段铿锵有力的龙舟号子。
73岁的老人要做龙舟,消息传出来周围的人都不信。不是木匠,又没学过龙舟制作,仅仅靠捕鱼就能做出龙舟?面对大伙的质疑,翟大满没有争辩,而是用行动来证明。凭着渔民对船的熟悉以及少年时期对龙舟结构的记忆,他用粉笔在地上勾画出龙舟的图样。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每一个操作对他来说都是考验,没有师傅教,他就整天围着龙舟画图研究,从模型做起。那些日子,翟大满屋子的大堂里夜以继日地传出“叮叮当当”的捶打声。前后3个月的时间,一条凝聚着翟大满汗水和心血的崭新龙舟终于拼接成功。龙舟下水的那天,很多人都来围观,看着这条轻盈而又快速的龙舟在水面上疾驰而过,大伙都竖起了大拇指,对翟大满老人刮目相看。
一条龙舟消耗近百斤钉子
虽然距离打造第一条龙舟已经过去八年,但当初制作龙舟的每一个细节,翟大满老人仍然历历在目。制作龙舟最重要的是选材,只有选择优质的木材,才能造出结实耐用的龙舟。“现在做龙舟大多用杉木,杉木轻巧,制成的龙舟较为轻盈,速度也快。”翟大满老人说,龙舟制作要根据当地河流的状况,像桃花潭水面窄而水流急,为方便划舟,龙舟大多在十六七米长。
制作龙舟是一个繁杂与细腻融合的流程,既是细致活,也是体力活。一条龙舟要经过下料、铺板、上桐油灰、打磨抛光和喷油上蜡等十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一环扣紧一环。一整套工序走下来,制作出来的龙舟才会船型流畅、行舟阻力小。翟大满说,“龙骨”相当于龙舟的脊椎,贯穿整条龙舟,是整条龙舟的核心部位。龙骨的强度和弯度决定着龙舟的结实程度和弧度。做好龙骨后,就要以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在两旁从底骨往上安插旁板。组成龙舟的木与木之间,是用锤子钉入钉子起到连接的作用。“不同部位的船板使用的钉子也不同,像平钉、勾头钉、趴钉等等,有七八种,一条上乘的龙舟制作完成要消耗近百斤钉子。”翟大满说,钉好钉子后还要做防水,用黄麻、桐油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油灰填补龙舟的缝隙,然后再用桐油漆来回刷几遍龙舟,这样龙舟才能滴水不漏。
舟行水中,凶悍而威武的龙头迎面而来,一条龙舟的气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龙头。虽然龙舟的龙头、龙尾都是竞渡前才装上船头的,但其制作工艺并不比龙舟简单。翟大满老人说,制造龙头工艺相当复杂,放样、雕刻、成型、打磨、上色……一样都不能少。龙头成型后,还得为龙头安装上鼻球、龙须、龙舌,将做好的“龙珠”放在龙口中,这样龙头才显得活灵活现。“以前扎一组龙头、龙尾只需半个月时间,而现在需要染色,工艺复杂许多,因此制作时间也变成一个月。不过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一个龙头用上十年都没问题。”
耄耋老人激情赛龙舟
从一辈子捕鱼为生的渔民,变成一名龙舟匠人,不仅如此,翟大满老人还有个身份,那就是龙舟赛选手。从第一届桃花潭龙舟赛起,翟老每届都会组织队伍划着自己制作的龙舟参赛,老人的儿子、孙子都是参赛队员。前几年老人还会自己登上龙舟,在船头敲锣打鼓,唱着龙舟号子,带领龙舟在水面上劈波斩浪。
“龙舟号子是在划龙舟时一人主唱,其他人附和,每条龙舟都有自己不同的号子,听起来韵味十足。”翟大满老人说,龙舟上有鼓手、舵手和划手,每个不同的角色都发挥着至关重要,尤其是鼓手,体现着整条龙舟的精气神。龙舟一切行动听从鼓手的引导。“随着雄浑激昂的鼓点和鼓手的龙舟号子,桨手们挥汗如雨,一边奋力划桨,一边随声唱和,鼓声号子声、加油声响彻云霄。”回忆起赛龙舟的场景,翟大满老人的眼里炯炯有神。
因为年事已高,近两年老人不能亲自登舟参赛,但不服输的个性让他不断改良技艺,对龙舟修补完善,想着在龙舟赛上一举夺魁。2018年端午龙舟赛后,翟大满老人对龙舟进行了修缮,“参加了几届龙舟赛后,觉得龙舟有点不太完美,龙舟的速度取决于龙舟的后尾角度,要重新调校好角度,这样龙舟的速度才能更快。”去年举办的第六届桃花潭龙舟赛上,翟大满老人的龙舟队伍获得了第二名,但他依然不满意,“今年由于疫情,没有举办龙舟赛。我打算明年再修缮一下龙舟,争取拿个第一。”
虽然精力和体力已不允许再打造龙舟,但老人却依然闲不下来,他打算制作一条龙舟的模型工艺品。“就是一条缩小版的龙舟。按照传统龙舟的工序、结构、技艺特点,虽然龙舟小,但龙头、踏板这些器件都有。”翟大满老人一边比划一边说。老人身后墙上的相框中,是一张当年赛龙舟的照片。画面中一条龙舟破水而来,老人昂首挺胸坐于船头敲响锣鼓,舟上划手奋力挥桨,划波竞渡,那是怎样的一股老骥伏枥的豪情!部分图片由桃花潭镇政府提供
新闻推荐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在安徽泾县签订《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协议》...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