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湖水见清澈 写在《杨跃庭戏剧文学集》首发之际

今日宣州 2020-06-05 06:40 大字

●孔令培

我和杨跃庭先生虽然不是同事,在艺术上也没有合作过,但是我对他很熟悉,很了解,因而也感到很亲近。在几十年的沧桑岁月中,我们参加了无数次创作会议。在风景如画的泾县茂林,在梵音缭绕的佛教圣地九华山,在皖南诸多的山乡小城,留下了我们切磋作品的热烈讨论,也留下了我们朝夕共处、把酒临风的快乐时光。杨跃庭先生不幸辞世时,我恰好重病在床,不能前来吊唁,只能把无边的哀思托朋友带至他的灵前。所以今天的会具有几重意义。它不仅是杨跃庭先生著作的首发式,也是杨跃庭先生的作品研讨会,更是杨跃庭先生的追思会。

杨跃庭先生为人为学都堪称楷模。为人,他从不张扬,待人处事永远是温文而雅,谦恭有加,虚怀若谷。长期以来,杨跃庭先生对人从不颐指气使,说话从不厉声厉色,他与人为善的品行与风范,仿佛是一汪宁静清澈的盈盈湖水,永远美丽着。

为学,他凭借长期的勤奋、积累和努力,在文学尤其是戏剧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功!杨跃庭先生没有上过大学,他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农村走上来的。他是靠作品为自己树起一座又一座艺术丰碑!他退休前就获得国家一级编剧职称。这在县一级的文艺部门,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但成功之路总是为有准备的人铺设的。我们知道,杨跃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屡获大奖,如《春嫂》《一杯碧罗春》《送瓜苗》等,但实际上,杨跃庭先生写过不少为外界不太熟知的作品,如现代大戏《木瓜红枣的故事》《甜水村》《水香》,还有几易其稿的古装大戏《欧阳修卖马》等。这些作品都保留了杨跃庭的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色,即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烙印,起伏跌宕的矛盾冲突,复杂多变的人物命运。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作品被束之高阁,沒有搬上舞台,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思想和艺术的价值以及杨跃庭先生所做的宝贵贡献。从这个侧面恰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十层高台始于垒土。正是由于当年的苦心孤诣,手不离卷,才有后来的杨跃庭在安徽剧坛上横空出世,独树一帜!杨跃庭虽然性格内向,不善词令,但他的作品使他名播省内外。现在谁不知道,他的《春嫂》,从广德走进省城,走进北京,走进中南海;他的《一杯碧罗春》获得专业界髙度赞赏;《送瓜苗》获得全国最高戏剧奖曹禺奖。

杨跃庭先生的女儿杨云,两年前曾拿着父亲文集的打印稿找到我和黄庭洪先生,希望我们能写一点评介的文字。我兴致勃勃读完了杨跃庭的所有大作,对他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不仅对戏剧专有所攻,而且在其它方面如小说、散文和书画方面,都颇有建树。实在让人刮目相看!我因为身体不便书写,未能给杨跃庭的著作评论一二,实在是一件撼事!

杨跃庭先生生前未能看到他的著作问世,现在他的儿女们算完成了他的遗愿,一部印刷精良,装帧精美,内容厚重,承载着杨跃庭毕生心血和精神劳作的《杨跃庭戏剧文学集》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功莫大焉,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

杨跃庭不仅是宣城广德的骄傲,也是我们整个戏剧事业的骄傲!他在为人做事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风范。他的作品,他的精神遗产,必将在宣城大地上,发扬光大,尤其是那些杰出的作品,必将在灿烂的艺术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探秘宣纸传统制作工艺

5月11日,安徽省泾县宣纸厂工人在进行捞纸作业。在宣纸的原产地安徽省泾县,至今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捞纸、晒纸...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