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条人工繁育扬子鳄开启“野外求生”模式

新安晚报 2020-05-21 10:12 大字

5月20日上午,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双坑片区刘冲大塘,12条扬子鳄向池塘中心游去,它们将开启“野外求生”模式。同一时间,在宣城广德、芜湖

南陵,也各有10条扬子鳄被放归野外。这意味着安徽省今年的人工繁育扬子鳄放归自然工作正式启动。除了这32条,另有248条扬子鳄将于近期由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局实施放归。今年,安徽省将共计放归野外280条人工繁育扬子鳄,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安徽省五地放归扬子鳄

5月20日上午9点半,12条扬子鳄被运送到刘冲大塘放归野外活动现场。这12条扬子鳄为3条雄性和9条雌性,最大的有145厘米长、10.88公斤重。上午点左右,野外放归活动正式开始。在刘冲大塘岸边,条扬子鳄从笼子里出来后,快速游向池塘中央,并四散开来。当天,在广德朱村片区和南陵长乐片区,也各有10条扬子鳄被放归野外。

据悉,后续还有248条将于近期在宣城宣州、郎溪、广德、泾县,芜湖南陵等5县(市、区)的16处塘口实施放归。“以前都在郎溪放归野外,今年扩大到5个地方,而且一下子放归280条,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保护管理站站长夏同胜说。

放归的扬子鳄是如何筛选出来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孙四清表示,技术人员从1400多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中挑选320条健康的扬子鳄(雌雄比为3:1),其中成鳄240条,亚成鳄80条。之后,对挑选出来的320条扬子鳄进行健康体检后,采用微创性采样法采集扬子鳄尾部单列嵴鳞2枚,提取DNA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将亲缘关系较远的扬子鳄进行配对,从而确定今年放归的280条扬子鳄。

30条安装信号追踪器

据介绍,本次放归的刘冲大塘位于扬子鳄保护区泾县双坑片区核心区,水域面积19.05亩,为扬子鳄现有分布区域,属扬子鳄II类栖息地。夏同胜告诉记者,就在上个星期,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监测中,发现有扬子鳄在此活动,并确认有一条野生扬子鳄在此定居。

该区域毗邻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水利工程青弋江灌区东干渠,周边无农田和原居民居住,外来干扰较少,无潜在农业面源污染,水体质量良好,水生生态系统基本完好。可满足野放扬子鳄的生存需求,并可借助东干渠的水系同双坑片区内其他扬子鳄种群进行交流。

“放归扬子鳄的地方都是有利于它们野外生存的,让它们有足够的食物,有适合打洞的水岸,有茂密的植被适合做窝。”夏同胜说,放归自然后,他们还将对放归扬子鳄的生存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据介绍,今年放归的280条扬子鳄中,有30条安装卫星信号追踪器。通过卫星信号追踪器,技术人员可以对其扩散情况及同域分布的空间领域行为进行实时研究,了解野外放生种群内的种内和种间关系。通过卫星发射追踪器信号分析和扬子鳄繁殖行为(求偶、筑巢、洞穴营造等)的观察,可以加深对扬子鳄野外生态行为的了解。依托扬子鳄粪便DNA、卵壳膜DNA技术的遗传信息分析及疫病监测工作亦将同步开展。

此外,保护区内还安排生态巡护员开展巡护工作,在指定的巡护线路开展巡护工作,每周巡护次数不少于10次,每月巡护次数40次以上,全年累计巡护次数不少于500次。

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扬子鳄毕竟是鳄鱼,放归野外后,会不会对附近村民造成安全隐患?夏同胜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他告诉记者,扬子鳄不会主动接近人类活动的区域,遇到人类会主动跑掉。夏同胜还表示,扬子鳄放归后,其活动的主要区域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像刘冲大塘,放归结束后,到这里的主要道路就要封了。”

据了解,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迄今已有2亿多年历史,与恐龙是近亲,有“活化石”之称。保护扬子鳄对探讨恐龙类等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状况,探索生命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环境条件变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总数已超过1.6万条,年繁育能力1000条左右。自2003年至2019年,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实施15次扬子鳄野外放归,共计放归人工扬子鳄总数达228条,加上今年放归的280条,放归总数达508条。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放归鳄已适应当地环境,恢复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开始繁育后代,扬子鳄野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吉祥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网逃、惯犯狼狈为奸入室盗窃警方连日蹲守寻踪一举抓获

本报讯近日,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侦破一起入室盗窃案,抓获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两名,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