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继荣:不同的角色 同样的夸赞

宣城日报 2019-06-01 10:36 大字

易继荣1995年进入泾县烟草,从事营销工作二十余年。工作上,他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始终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服务好片区的每一位零售客户,连续两次被评为客户经理示范岗称号,多次被县直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更是被省烟草专卖局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生活中,易继荣也是传统“孝道”文化的践行者,多年的坚守与努力,让他赢得了家人和邻里的肯定。

他是爸妈眼中的“好闺女”

1971年10月13日,易继荣出生在在琴溪镇马头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长大成人后,他和姐姐二人共同照顾着父母亲。2004年,姐姐在张家港定居,远在外地的姐姐无法照料双亲。15年来,他一人挑下了照顾老人的担子,像女儿一样,细心的对待着父母。他孝敬老人让周围的邻居交口称赞。

父母年迈又体弱,他不仅承担起父母的赡养义务,更是尽心尽力满足他们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2018年5月份,80岁高龄的父亲在家中不慎摔倒,股骨骨折入院,住院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在医院陪护。父亲不能自理,母亲岁数也大了,每天喂药、换洗尿垫、擦背、换洗衣服、帮助翻身,是他每天必做的事,他从不嫌烦、不嫌脏。出院后,为了方便看护,他想把父母留在县城一起居住。怎奈,一直住在农村的父母,不习惯县城的吵闹和出门上楼下楼的不方便,老人在县城住的越来越不是滋味儿。细心的他,察觉到了父母的不适应,最终决定把父母送回到农村老家。之后,他克服工作和家庭兼顾的困难,每个星期回老家三次,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营养品,陪两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帮他们洗洗衣服、打扫卫生。每次回家,他都会买菜做饭,一番洗烧后,为父母端上可口的饭菜。

他不是女儿,却被父母夸赞“他是男孩,却像女儿一样,是我们的小棉袄啊。”

他是岳父母眼中的“好儿子”

1995年,于易继荣进入泾县烟草专卖局工作,那一年,他认识了妻子宣丽霞。两年后,组成了家庭。女儿的出生让日子越过越幸福。照顾自己的小家庭,照顾自己的父亲、母亲,他还扮起了岳父母“儿子”的角色。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对于岳父、岳母来说,他可不是女婿,而是儿子。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岳父母的家中“报到”,打稻子、种小菜、摘茶叶,尽可能的多干些农活,好让岳父岳母休息休息。如果岳父岳母家中遇到了事情,他更是义不容辞担起责任。

2009年的春天,岳父像往日一样去镇上买菜,途经琴溪大桥上时,发生意外,被汽车碰伤。当时妻弟远在芜湖打工,很难请长假回家看护父亲,照看岳父的担子便落到了易继荣的身上,在后期住院的一个多月中,他像儿子一样,上药擦身、端屎端尿。感动了妻子,也感动了岳父岳母。

他不是儿子,却被岳父母夸赞“就是儿子,也没有小易做得好,他比儿子还像儿子。”

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

易继荣的妻子宣丽霞,不管在亲戚朋友还是外人眼里,都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性。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家务农活不在话下,是丈夫背后的贤内助。易继荣和宣丽霞在一起生活20多年,日子最苦的时候,只能保证温饱,但夫妻俩同心协力、勤俭持家,多年坚持不懈的打拼,如今日子也是圆满和美。

“你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我会照料”、“家里有你照顾,我很放心”,这是他们夫妻日常生活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们的生活,就如同这番对话一样,易继荣会尽职尽责的工作打拼,赚钱养家,妻子则当好贤内助。夫妻二人各司其职,虽然生活简简单单,但二人却始终怀着为家庭创造更好生活的热情和憧憬,挑起他们在家庭角色中各自的担子,要管好小家庭,也要照顾好双方的四位老人,担子不轻,但“担子”里满满的爱,让彼此都愿意付出、愿意努力。妻子至今都还记得,2009年春天那个滂沱大雨的夜里,宣丽霞肚子突然疼痛,考虑到丈夫连续在晚上陪护住院的父亲一个多月,白天工作太劳累了,就想着忍一忍,第二天再去医院。可细心的易继荣发现了妻子的不适,尽管已是深夜两点多,他还是坚持带妻子去了医院,那个晚上他跑前跑后,不顾疲劳,又担心挂点滴没人换瓶,一晚上没睡,陪在妻子身边。第二天一大早,买好早点后又匆匆赶去上班了。

易继荣和宣丽霞的生活,没有诗情画意,却无不体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

他不懂浪漫,却被妻子夸赞“有他的体贴和善良,我就足够了”。

(数据来源:市烟草专卖局)

新闻推荐

桃花潭镇全面推进秸秆禁烧

泾县讯日前,泾县桃花潭镇全面展开秸秆禁烧工作,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该镇成立禁烧工作领...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