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查济 □ 吴 辰(铜陵)

肥西报 2019-04-22 09:25 大字

安徽古村多集中在皖南,皖南古村多集中在黄山。黄山的古村我多半去过,但笔者这次去的是查济——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它不在黄山,在宣城。

具体在泾县,离诗仙笔下的桃花潭不远。实际上,离我所居住的地方也就百余公里。但它离我又是极远的。远在十几年前的大学时期,我就听过查济之名,彼时查济旅游开发不久,商业味极淡,景好人稀,引得驴友拍手叫绝,在外口碑一流。当时我就想跟朋友一起去看看,但因故未能成行。

查济能做到景好人稀,岁月静美,与它极其不便的交通有关,否则早就沦陷如皖南一干著名景区了。查济在群山之中,即便现在交通要好很多,也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到达。现在想来,古迹保存北不如南,或许是北方一马平川的缘故。

大山如大蚌,易于藏珍珠。

有次一好友说,查济别去了,没什么好看的。但我还是想去看看,对于我来说,去查济,并不是看景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在去查济的道上差点迷了路。根据导航指引,下了高速,走了一截山路,来到一个岔路口,貌似是个小集市。人烟稀少,非常陌生的感觉。我开始怀疑导航的准确性,怎么说查济也是一个知名的景区,怎么走了这么久还是如此偏僻?于是我又重新设置了下导航。

沿着荒僻的山路又走了好久,一路上都看不见几辆车。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车开得小心翼翼。终于到了查济景区,心也安定下来。说实话,我去过众多名胜古迹,有比查济的路艰险的,但没有比查济的路孤独的。

皖南古村多傍水,查济也不例外。水赋予了青砖黛瓦灵动,让村庄变得鲜活。查济河将村庄一分为二,我逆流而上,只觉得这水越来越清,仿佛在见证一个人返璞归真的过程。我慢慢地向查济的纵深踱去,双脚就像一把剪子剪开了尘封的岁月。

河边有长条青石若干,应是散落的老旧建材。它们本是古建筑的一部分,现如今却如弃子,任其自生自灭。有妇人将其踩在脚下,以便洗衣刷碗,倒是物尽其用。过一竹林,发现脚下小径上竟然嵌着块石碑,细看,原来刻着“查界"二字,这莫不是旧时查济的界碑?曾经垂直于地表引人注目的石碑,而今躺成了地表的一部分,普普通通,安安静静,本本分分,无欲无求。想来颇有意味。

做人,应有碑心。

祠堂前有几块拴马石,估计它们自己都不记得拴过多少匹马了,也不清楚多久没拴过马了。实际上,马在这里早已由寻常物变成了稀罕品,能看见的马基本上也只作娱乐之用。岁月,真的可以改变很多物事。当年衣锦还乡的人们下马、拴马,进祠堂,毕恭毕敬,心里充满底气。祠堂内有几只石兽被毁得面目全非,这是一种怎样的恶,才会让他们不顾祖先、家族以及世人的感受,肆无所忌惮地胡作非为呢?

查济河上有一拱桥十分漂亮。不知名的绿植爬遍其身,又从桥上垂下,远看真像一位濯发的女子。旁边美人蕉开得正艳。

查济实在是大,走了半天还未走到尽头,越往深处,越无人影,一些小径从大路上分出来,向山上去,布满了落叶。至一简陋庙宇,听见附近窸窸窣窣,心有不安,便折返。

回程看到一棵刚成年的银杏,笔直,在暖阳下显得健美无比。写生的学生一个个聚精会神,让人心生安逸。他们坐在这里本就是一幅幅静美的画。偶有停笔下河捕鱼捞虾者,又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来。

马头墙在上,见一黄狗躺在一株巨大的美人蕉下睡觉,往下是石桥,桥下是浣衣妇人,妇人身下流水潺潺,水中有鱼儿嬉戏,鱼儿下面鹅卵石已行走了几个世纪。

此刻阳光不浓不淡,正好。

新闻推荐

桃花潭镇发动 村民开展环境整治

泾县讯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省级文明示范县创建,日前,泾县桃花潭镇在全镇范围内掀起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