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大智朱椿孙

芜湖日报 2019-04-16 01:18 大字

在山水古镇红杨的朱村,一幅巨大的清朝朱氏布质宗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宗图上画有一对夫妇画像,男者身旁牌位称“故祖朱椿孙公之位”,女者为“故祖朱门吕氏之位。”从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来看,胸前刺有仙鹤表明朱椿孙为当朝一品文官。

根据《旌阳凤山朱氏宗谱》得以确定,红杨朱氏和旌阳(今旌德)凤山下的十八都礼村朱氏为同宗。

该谱记载:“十八都礼村次子朱希颜公迁泾邑枫坑……”“希颜公-如晦公-椿孙公……椿孙公,行二字子英,娶吕氏,生五子,德一、德二、德三、德四、德五。公墓白山。”也就是说,朱椿孙随其祖父朱希颜从旌德迁到泾县枫坑,娶妻吕氏,生下五个儿子,分别名为朱德一、朱德二、朱德三、朱德四、朱德五。朱椿孙死后葬在白山,而枫坑朱村正处于白山脚下。由于白山一直保持着原生态,因此朱椿孙、朱德一的坟墓始终存在,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泥土流失和封堵,墓穴、墓碑均难以辨认。据村里多名老人回忆,他们都曾见过“椿孙公、德一公”的墓碑。

嘉庆版《泾县志》(以下简称《泾县志》)记载:“紫阳桥,亦跨枫坑水。南隅二甲,朱德一建。”紫阳桥就在枫坑的朱村。枫坑朱氏后人说《泾县志》记载不完全,跨枫坑水的另外两座桥——斗门桥、冷水桥也系朱德一修建。可见朱家当时家业之雄厚。

另据族谱记载,朱椿孙的第五代孙朱兴昌后来迁至宣城北,因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再迁往沿官圩,即今日红杨镇迎官渡一带。如此看来,红杨朱村的宗图上来有朱椿孙的画像就不奇怪了。奇怪的是,朱椿孙之前、之后的明朝高官,《泾县志》均有记载,唯独没有朱椿孙的任何为官资料。难道是朱氏后人修谱时为抬高祖上身价故意为之?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多名枫坑朱村老人,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据传,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金陵(南京)登基称帝。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并未就此服输,在皖南一带依然组织元兵对抗。当时,皖南明军首领叫肖康光,正是朱椿孙的侄女婿。肖康光进军皖南时,特拜请在泾县任县丞的叔岳丈朱椿孙提供粮草等后勤支援。因朱椿孙为明军提供保障有功,很快享受七品正职待遇。朱元璋到皖南视察战况期间,肖康光特意向他引荐了朱椿孙。朱元璋见到朱椿孙先是吃了一惊,随即龙颜大悦。原来朱椿孙天生一个巨人,身高足有两米三五以上,坐在地下都超出肖康光半个头。朱元璋笑道:“肖爱卿,你的叔岳丈比朕的大将常遇春还要威猛,皖南之战,朕无忧也!接下来的战事,你不可独自抢功,应该让朱爱卿上阵冲锋了。”说完,朱元璋即满意地挥挥手:“你们退下吧,朕要回建康了。”

君无戏言,皇帝一开口,肖康光哪敢不从。这可苦了朱椿孙,他虽身形伟岸,却丝毫不懂武功,怎么办?

朱椿孙首战之地便是沿官圩,那里驻有三千多精锐元兵。朱椿孙率军赶到青弋江边,正苦苦思索破敌之策,忽见两岸杨柳依依,顿时计上心来。他立刻找来木匠,打制了一把巨大的的杨树“刀”,把长两米,刀宽一尺半,再用银色油漆涂亮刀身,那大刀看起来不但沉重异常,且寒光闪闪。

为使元兵更加相信自己神力惊人,朱椿孙又找来一块巨石,以化石药水侵泡后悄悄送至两军对垒之处。第二天,双方将士排开阵势,朱椿孙摧马来到那块大石旁,右手举刀大喝一声:“兀那鞑子!不怕死的来与我杀几个回合!哇呀呀呀……”吼罢,将刀把倒竖,狠狠往那块巨石上一杵,只见巨石立刻四分五裂。元兵见状,吓得心惊肉跳。

朱椿孙见疑敌之计奏效,乘势又是一声大喝:“你们不来,我可要杀过去了!杀呀!”抡起大刀就冲了过去。他本就人高马大,声如炸雷,元兵将领吓得赶忙拨马就跑,身后队伍顿时大乱。明军就势一鼓作气冲上前去。这一仗,朱椿孙居然大获全胜。

朱元璋接到捷报之后,高兴得连声赞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朱爱卿和常遇春将军不相上下,特加封建威将军,领一品侍卫。”

朱椿孙得知皇帝要加封,赶紧上奏道出实情,并表明心迹:“罪臣徒有其表,实为一文职小吏。只是万岁开了金口,才不得已虚张声势,没想到竟然奏效,这全仰仗皇上龙威所致。罪臣已犯有欺君之罪,如能蒙圣上开恩已是万幸了,贪功冒领则万万不可。特叩请圣上恩准我告老还乡。”

朱元璋看了奏折哈哈大笑:“活宝!活宝!人说大个子不呆是个宝,朱爱卿为人老实诚恳,立下奇功却不贪富贵,实在难得,他就是我大明的活宝!众卿做官为人当以朱椿孙为榜样。”随后,朱元璋下旨,赐朱椿孙蟒袍一件,回乡养老,可以继续按照一品文官待遇领取朝廷俸禄,但不得列入朝廷官员名册。这样,朱椿孙就成了一个不在编制内的高官,这也是《泾县志》没有他这个“一品大员”记载的原因。

朱椿孙其人其事说来颇具传奇色彩,但枫坑朱村老年人皆言之凿凿,提起椿孙公,都露出一脸的自豪,皆言枫坑朱村有句传唱不衰的民谣:“日照枫坑朱门红,大智大勇椿孙公。”

红杨树

新闻推荐

脱贫致富领头雁

蔡志祥,泾县政协委员,十年来,他走访农户近千家,足迹遍布全县乡村。他自小随父母从上海下放到农村,当过农民,做过小工,承包过...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