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助力民企越飞越高

安徽日报 2018-12-03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夏海军

从一家国营厂到改制为全部由职工持股的民营企业,从一家起步于革命老区泾县的县办企业逐步发展为安徽省最大的电机制造厂……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根喜对此感慨良多:“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借力改革开放的东风,公司‘越飞越高’。 ”

记者走进皖南电机的荣誉室,“中国质量诚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奖牌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公司财务总监叶良斌告诉记者:“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新产品研发优惠……最近10年里,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享受到将近6000万元的税收优惠。 ”

企业的每一点进步,都与改革密不可分。皖南电机于1958年建厂,一度发展缓慢。 1978年,企业确定“一切为了用户”的指导思想,生产经营获得了转机。伴随着国家对企业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皖南电机也见证了全县多项“第一”:全县第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第一批A级纳税信用企业……

1994年1月5日,公司销售处会计姚丽霞从税务部门领到县里第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又喜又惊:“喜的是第一个领到,惊的是害怕弄丢了。那时是手工开的纸质发票,而且是百万元版的,发票比钱重要! ”

“真是今非昔比,目前公司平均每月通过‘互联网+税务’,使用700多份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软件开票、网上平台认证,效率高、成本低,而且发票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再也不用担心发票丢失了。 ”叶良斌感慨地说。

以税制改革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加速了皖南电机的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国营机电企业普遍面临销售疲软、“三角债”等困扰,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1995年3月,皖南电机厂作为宣城市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陈根喜介绍说,改革后,职工个人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的创业热情得到大大激发。 3年后,公司就达到了每年100万KW的产能。

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2002年7月,皖南电机进行第二次改制,成为全部由职工持股的民营企业。公司很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浪潮中灵活发展,实现了再次飞跃,两年后冲进了中国电机20强。

两次改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让企业焕发了活力。2006年以后企业推进技术革新,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则为公司带来了第三次飞跃。陈根喜说,短短5年,公司就投入了7000余万元技术改造资金,研发了37个系列近200个新产品,大型同步电机TK1400—18/2150填补了省内空白,为“和谐号”动车组研制的大功率整车试验台,让机车不上铁路就能查找出动态故障,被称为高铁的“跑步机”。

去年,皖南电机年产值超过14亿元,而以这家公司为龙头的泾县电机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陈根喜说,公司的超高效电动机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项目都将陆续开工建设,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泾县中学建立 “1+1”资助帮扶人制度

泾县讯泾县中学结合“百名教师教育助学脱贫大走访”活动,为该校211名建档立卡学生建立起全体行政人员、党员教师、班主任...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