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村:木梳产业园 带来新生活
初冬时节,温暖的阳光洒在泾县榔桥镇溪头村的木梳产业园,给产业园镀上一层静美的柔光。11月14日,沐浴着暖阳,该村残疾贫困村民胡新宝、郑建华等人,正在车间内认真制作木梳。
“就在家门口、开支少,在这里上班每月工资能领到2000多元,和以前相比,我们很满足。”胡新宝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腿部残疾,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自从村里建了木梳产业园后,村干部就介绍自己来厂里上班,既学到了手艺不用在外漂泊,也增加了收入,摘了“穷帽”。
该村村主任余财发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溪头村就是国内最大的木梳生产基地,有着“中国木梳之乡”美誉。为了通过这一成熟的产业推动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带动贫困村民就业增收,2016年开始,该村利用扶贫资金新建了拥有9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的木梳产业园,并将产业园租赁给一家木梳制造企业进行生产。
余飞是这家木梳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企业正式投产之初就和村里达成共识,只要有劳动力,并且愿意务工的贫困户,企业都优先接收。不仅如此,对所有进入企业的贫困村民,企业都手把手进行木梳生产工艺教学,帮助贫困村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掌握制作工艺。
“听说木梳生产工艺复杂,基本工序就有切盘、蒸煮、开齿等十几道,从来没接触过木梳生产的我,起初忧心自己会因为学不会而被淘汰。”贫困村民郑建华告诉记者,但是上班后发现自己担忧完全多余,木梳产业园一直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从大家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安排了技能培训课程,从手工工艺,再到现代化机器的运用,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亲授。
目前在产业园,像郑建华这样本来对木梳工艺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制作流程的贫困村民共有10人。“产业园的建设不仅给贫困村增添了劳动技能,也进一步激活了村集体经济。”余财发向记者介绍,目前该产业园年产木梳100万把,产值650万元,村集体经济预计增加5.1万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产业园,记者看到这里还配套建设了电商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培育技术中心等。可以说,这个家门口的产业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中心可以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代销农特产品、代购农资等服务,同时引导村民了解电商、接触电商、参与电商。
新闻推荐
□陈琪赖少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他精通木刻版画,常以“一木一石”精神自勉,对艺术的追求锲而不舍。殊不...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