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距离

安徽日报 2018-10-19 09:24 大字

鲍双兴

在渐次铺展的时代画卷上,一辆辆公交车奔腾着,一头载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把梦想和乡愁都镌刻在疾速转动的车轮上。

小时候,在自行车稀缺的年代,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犹如父辈们一样靠着双脚丈量着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丈量着生存与梦想的差距,感觉总是很遥远,只有光着脚丫在乡间柔软的小路上嬉闹时,心里才踏实。后来,父亲东拼西凑买了辆永久牌的28大杠自行车,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上面去学校,感觉风中都弥漫着香甜味。到县城上高中时,三年的时光都挤在摇摇晃晃的三轮车里,感受最深的是那“突突”的声响和黑色烟雾里的柴油味。农家子弟对大学的期盼与憧憬,就像我第一次坐上客车去大学报到的心情一样,虽然客车里很拥挤,但是却很幸福,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比预想的要快得多,也确实如此,平坦的沥青路,快捷的客车,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过往的经历,沉淀在时光的深处,定格在记忆里,是今日难以体验的,时代变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褪去了岁月的苦难。

当置身于繁华的都市时,恍如时空穿梭,如梦如幻。车水马龙下,一辆辆公交车从眼前驶过,带着一个个奋斗的初心,安放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从一辆辆公交车的班线、站牌开始熟悉陌生的城市,因为每条班线就像一个个没有名字的乡间小路,把一个个村庄串在了一起,而这班线则是将城市里每个站牌背后的历史与未来浓缩到一辆车上。 117路,6年间我熟悉了合肥客运南站到宿松路租住房子的距离;131路,两年时光我从高铁南站到南国花园欣赏归家路途的风景;21路,让我无惧风雪都能从家到单位上班。犹记得女儿第一次坐在双层的21路公交车上时,激动地跑到上面,拽着我兴奋地坐下来,欣赏着沿途的每一处风景。

公交车不仅属于繁华的都市,也属于正在振兴的乡村,承载了一个个奋斗和追逐梦想的人。工作使然,我登上了皖南山区泾县的公交车,驶经一个个村庄,感受着沿途如诗如画般的山川河流。泾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境内既有李白乘舟的“桃花潭”和“皖南川藏线”等自然景观,又有丁家桥等著名的宣纸和书画纸生产地。2017年底开通公交线路31条,建成2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80个候车点、140个农村招呼站,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达到AAAAA级,荣获2018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让乡村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便捷实惠的运输条件让乡村的“土疙瘩”变成“金凤凰”,农产品走出去,新思想引进来,群众得实惠,全县3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泾县是中国无数个乡村的缩影,公交从这里出发,助力一个个奋斗者书写“中国梦”。

公交车驾驶员的工资不算高,相较于高负荷的工作量不对等,部分经济发达省份公交车司机也紧缺,当那些外地公交公司拿出高薪来 “挖”人时,有去的,也有留的。有一次我去公交公司采访,问留下来的司机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放弃外地的高薪工作的,一个憨厚的驾驶员用质朴的话语说:“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个急事,也能照应到,少赚点钱,一家人在一块就够了。 ”一语中的,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最长久的陪伴。就在我回家的时候,刷完公交卡提示“免费换乘”,感觉我离家又近了一步,那是 “一元钱”的距离。

公交车的变革见证了一个个奋斗的足迹和一个个家的故事,车轮在道路上疾驰,梦想在大地上开花。

新闻推荐

国际慢城总部秘书长到茂林镇考察时表示 期待茂林镇加入国际慢城联盟

国际慢城总部秘书长皮埃尔·乔治·奥利维蒂先生一行在五彩田园考察。(本报记者张翔摄)本报讯(记者马瑜)10月11日,国际慢城总部...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