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构建新华乡全域旅游格局

黄山日报 2018-07-23 08:58 大字

□ 焦征国 欧阳如晨

随着乡村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者人数持续大幅增加,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很多农村地区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笔者就黄山区新华乡发展全域旅游谈一点浅见。

一、以本地旅游资源为立足点,发展湖面观光和农业体验游

旅游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当地旅游资源特点来做文章,这样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态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新华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位于黄山北部,南临太平湖,东接泾县著名景区桃花潭,西有苏雪林故居,北邻泾县查济古民居,地处“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腹地,全乡依山傍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华乡倚靠环太平湖乡村旅游圈,有着“一竿竹、一尾鱼、一湖水”的特色产业,以打造观光渔港及码头为契机,大力发展湖面观光、水上体验游。当前重点是以境内1.2万亩雷竹林、5个基地回环道路、35公里笋竹林间道路为基础,打造“游竹海”体验游和骑行观光游。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立足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本乡实际,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村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旅游发展、产业发展、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功能区域,注重空间布局、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要在规划建设公厕、景观、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过程中,注重村庄干净整洁,保持乡土气息和徽派风格。

三、以加强旅游创新为出发点,抓好景观打造和研学游

游客出游质量的高低,往往不完全取决于游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景区,而取决于游客的身心在旅游过程中是否都得到了最大的愉悦。目前新华乡出名的景点还几乎没有,而在历史上有丁宣殿、广仁寺、忠宪第等古迹,有左匡政、李回、王克安等历史名人,有“王道人的传说”“广仁寺与七县李”“罗隐传说”等文化故事,因此,应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通过文化部门积极对上争取,可以对毁坏的牌楼等文化遗存古迹实施保护修复或重建,并丰富其故事内涵。挖掘新华乡一些有特色的山涧、湿地、山头予以命名,并设置标牌,搜集整理一些民间故事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游客的想象力,让游客有好的体验。先一个一个点打造,成熟后再串珠成链。大力发展研学游,将新华乡的竹林风光打造成大自然课堂,鼓励本土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在竹海中开设大自然课堂,向中小学生讲解大自然的奥秘和神奇。

四、以农村+互联网为切入点,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新华乡目前正朝着电子商务特色小镇的目标出发,引进了“互联网+”,可以建设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为契机,开辟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形成实体店与电商同步运行的交易模式。下一步要引进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帮助村民提高旅游商品质量,解决销售渠道问题,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伴手礼”,充分发挥旅游带动扶贫作用。

五、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支撑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提倡旅游企业尝试“公司+农户”模式,推进现有的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民宿产业。大力倡导“主客共享”理念,市场主体不局限于外来的基于旅游目的的游客,也包括内在的基于休闲需求的市民。市民可以从休闲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休闲中的居民本身也是游客体验的兴趣点。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居民的利益。按照“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在包装策划好项目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新华旅游资源的推介宣传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加快旅游资源的转化,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力争早见成效,让全域旅游造福乡梓百姓。

新闻推荐

桃花潭镇防汛抗旱两手抓

泾县讯当前,泾县桃花潭镇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进一步夯实各项防灾抗灾工作,严格按照防汛抗旱要求、防洪抗旱调度规程,统一调度...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