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友裴凯□盛业发

宣城日报 2018-01-26 13:26 大字

周末下午,接到裴凯电话,邀请我和妻子星期天去参观他的野猪养殖场。自从他到乡下创业,我们之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放下电话,我和裴凯的往事不断在脑海里涌现:我和裴凯从小生活在马头镇的同一条街上,两家相距不到20米。他比我大一岁,上小学时比我高一个年级。童年时代,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套用现在的话叫发小。我们经常在一起捉迷藏,搭锅锅灶,到青弋江河边捉小鱼小虾。记得有一次在河边玩耍时,他忽然冒出一句:“大河上下”,问我是否能答出下一句,我说不知道,他立即说道:“顿失滔滔”。然后告诉我,这是他妈妈教他的,他妈是我们镇上的小学老师。

裴凯有两个姐姐,父亲在他年幼时不幸病逝,还有一个外婆,全家5口人全靠他母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老师妈妈的教育下,小小年纪的他非常懂事,早起给外婆端水洗脸,夏天夜晚给外婆打扇纳凉,冬日搀扶外婆到院内晒太阳,同时对街坊邻居都很尊重,左邻右舍大伯大妈们寄一封信或需要打一瓶酱油等,他是一喊就到,交给他几角钱,用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清清楚楚,他是我们那条街上公认的好少年。周六下午和星期天,天气晴朗,他和两个姐姐挖地种菜,上山砍柴······

我小学四年级暑假快结束时,裴凯告诉我,他妈妈调到离小镇5里路的五里村小学教书,后天就搬家。所谓搬家,也就是五里村来了四个劳动力,四副担子挑走了全部家当。我送他到镇口,两人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一年后,我特意去了一次五里小学,也是裴凯的家。小学四间房,其中二间是教室,另外二间是宿舍兼他妈妈裴老师的办公室。小学设有1至3年级,有三十几个学生,老师就他妈妈一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裴老师在这个村小教书育人十年,对贫困农村小孩负责,变成平淡中的默默坚守。她像一盏灯,点燃了所教孩子们心中的梦想,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尊重和敬佩。十年以后,马头小学附设初中部,因缺少英语教师,裴老师重新回到了镇小。

1970年11月的某一天,年仅15岁的我,清晨6点动身,走15里路赶到赤滩(琴溪公社所在地),做一天义务工。当时公社盖房子,我分到的任务是跟在砖匠后面做小工,搅拌石灰砂浆拎灰桶,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谁知天不作美,收工后电闪雷鸣下大雨,我无法回家,跑到赤滩中学时像一只落汤鸡。初中一年级住校生裴凯见到我,先是一惊,后是一喜,他用脸盆端来热水,给我洗脸洗脚,我换了他的衣服,吃了一碗他从家里带来的锅巴,晚上和他挤在一床。成年以后,偶尔想起这个夜晚,依然有一股暖流注入心田。

1975年8月,我和裴凯同时招工到县城,我分配到县百货公司,他分配到建华造纸厂。我住的“鸽子笼”,他住的简易工棚是我俩节假日经常相聚的地方,青菜豆腐腌萝卜,端起酒杯,谈人生,谈理想,少年不识愁滋味,一瓶晕头大曲地瓜酒,喝得天翻地覆慨而慷!

相继成家后,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酱醋茶,各人忙着各人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到宣城工作后,我和裴凯十多年难得一见,往事如烟,心中总感觉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是彼此心中的牵挂,还是记忆中那些美好的曾经。

星期天上午,我和妻子乘车来到泾县蔡村毛田村,参观裴凯夫妇创办的泾县恒利野猪养殖公司,同时被邀请的还有裴世平夫妇及他的几个初中同学。在蔡村公共汽车站点,裴凯模样依旧,高高的个子,不胖不瘦,面带微笑,只是原来不多的头发显得更加稀少。他身着夹克衫、牛仔裤、运动鞋,一举一动颇有农场主的风貌。

在裴凯夫妇陪同下,我们一行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野猪养殖场。该场占地有120多亩山地,顺着山坡分割成6处约2米高的栅栏,散养着大、中、小数百头野猪。野猪三五成群,有的追逐打闹,有的争食抢食,真正是原生态草料养殖。在一排排猪舍下面,是一片树林,紧靠树林的是一个十多亩面积的水库,水库旁边停了三辆私家车,6个游人在钓鱼,浮标沉下浮起,一条鱼又一条鱼跃出水面,钓者喜形于色渐入佳境。

中午就餐,清炖老鸡、清炖野猪汤、红烧野猪蹄、红烧鲫鱼、干拌野猪肝、新鲜马兰头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席中所坐都是已过花甲的人了,谈学生时代的趣事,聊文革时期的乱象丛生,青春一去不复返,我辈岂是蓬蒿人,大家边吃边喝亢奋地谈了近二个小时。还是裴凯说得好:“我办养殖场,主要是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我公司的商品猪及各种野猪腌制品,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大中城市,我退休后的日子仍然过得很充实。”

返程途中,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想想人的一生,在交友的过程中会有误解和摩擦,穿过岁月的风风雨雨,有缘结为知己的能有几人?裴世平和裴凯是表兄弟,也是我的兄长和老师,他笑着对我说:“随着年龄增长,朋友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真。”

新闻推荐

泾县桃花潭镇肖丽家庭——做文明法治模范

肖丽,泾县桃花潭镇菥荻村村委会主任兼菥荻村人民调解员。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在外承揽工程,儿子在稼祥中学就读,公婆在家经营家庭农场。她们家始终信奉“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家...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