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代表委员面对面五位委员做客“两会”新闻中心

江淮时报 2018-01-24 17:00 大字

1月23日晚,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中采访第二次政协委员专场。徐培坤、方颖、严俊、汪小飞、周东红等委员分别就医疗改革、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职业教育、非遗传承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医改方向重在防病

医疗改革是社会热点,是记者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致公党安徽医科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安徽医科大学医院院长徐培坤委员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他说,医改取得成绩巨大,不容置疑。医改以来,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安徽医改走在全国前列,县域医疗共同体、药品带量采购等改革措施,实施仅一年,就节约几十个亿。

徐培坤说,虽然医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没有让两个重要群体满意。一是医务人员体面的阳光收入并没有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带病种付费,节约了经费,也忽略了疾病的复杂性、多样性;二是病人群体不满意,看病实际费用没有下降,有的甚至提高。看病费用高,对治疗效果期待更高。

徐培坤认为,医改的方向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是要稳步推动健康安徽战略,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健康安徽,关口前移,重在防病,医改循着这个方向走。

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谈到治疗,其实旅游也是‘治病\’,更是‘防病\’。 ”黄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副主席方颖委员说。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追求,旅游已经成为生活方式。旅游是多行业的综合体,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当中,旅游大有可为。

方颖说,乡村旅游在当下有了新的矛盾和瓶颈,因此乡村旅游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新的产业融合。同时,多部门合力,也是下一步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应当使资金和政策结合,形成多元发展之势。 ”

“以黄山为例,我们把一批旅游乡镇开发出来,早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旅游点,像宏村、西递。可是大部分的乡村,产业还不是特别明显。 ”方颖认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加大对乡村主体——农民的宣传,让他们真正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集聚人才助力电商

作为青年创业者的代表,青网科技园创始人、CEO严俊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的集聚。因此他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留住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为他们扎根安徽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严俊说,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各地培育主导产业,有计划地挖掘本地品牌,产生更深远的效益。此外,还可以考虑引进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来带动当地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在大力培育电子商务领域专业化人才的同时,更要吸纳人才,让他们从高校毕业后,留在安徽就业、创业,而不是选择外出。

校企合作 办好职教

目前,安徽省内高职院校74所。如何发展好职业教育以符合安徽技工大省建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对此,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汪小飞委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深化产校融合,共享实训实验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汪小飞认为,加强校企合作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深化产校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而校企合作,正是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好的途径。 ”据汪小飞介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有在校学生7000余人,开设专业23门。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该校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

“学生需要动手能力培养,因此校内培训尤为重要。 ”汪小飞指出,各院校之间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若能把优质的实验实训平台发挥出来,实现各高校资源共享,可以对现有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这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能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传承 发展非遗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大国工匠”周东红委员来自宣纸之乡泾县,从事捞纸工作已经30多年,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键在于人才。

周东红说,从事这一行多年,让我感觉到非遗就是一种浓缩的文化,也是一种科技的精华,这些好东西需要我们来传承和保护。

“从我自身工作而言,坚持捞好每一张纸,将捞纸技艺不断的提高,精益求精。 ”周东红说,通过我的双手将宣纸制作技艺展现给更多的来访者。作为政协委员,可以通过各中平台,会议,媒体,提出建议,引起社会对于非遗的关注,社会保护才能做到非遗传承,一定要社会参与到其中。政府和企业结合着采取一些人才激励和资源配置的实质性措施,保证传统非遗的发展。非遗自身也需要创新发展,像是宣纸可以用作装饰,文物修复等,这些创新让宣纸更加走进生活,更加融入社会中,只有不断的创新,传统非遗才能更有活力。 本报记者毛学农

新闻推荐

宣城电信助扶贫 “爱心芋头”免费送■本报记者 瞿佳龙

2017年,对于泾县新渡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一个丰收年,该社种植的5亩地毛芋长势喜人,产量达到8千斤。然而,这些芋头村里人至今不敢挖,眼瞅着这一年的辛苦劳作就要烂在地里,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