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群众 亲近扶贫——泾县云岭镇长园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侧记
胡竹青、杜万青、马健是泾县云岭镇长园村扶贫工作队的三位成员,每周基本天天吃住在村里。
“刚下来时,跟贫困村民打交道,因为不熟络,不少贫困村民不愿意打开心扉跟我们说心里话。现在不一样了,5个月过去,大家看到我们,说起话来就像‘竹筒倒豆子\’,总有谈不完的心。”扶贫工作队队长胡竹青笑着说。
从4月底正式进村报到以来,这个扶贫队吃住在村,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为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出谋划策。随着住村工作的持续开展,村民们都说:“这是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他们把根扎在了村里,大伙脱贫心里有了底。”
从“驻”到“住”
扶贫工作队刚到村里的时候,有些贫困村民心里犯嘀咕:“扶贫干部估计又是‘两头跑\’,他们前脚走,我们后脚就盼着他们来。”
得知村民们的顾虑后,胡竹青、杜万青、马健开始想办法,给大家伙“交底”。来到村里的前两天,他们就把目前仍未脱贫的贫困村民的家跑了个遍,告诉贫困村民,这次他们不是“驻村”是“住村”,吃住都在村里,只要有人不脱贫,他们绝不撤队,有任何需求和想法都可以立马联系他们。
“胡队长、杜队长和马专干,每隔三天就会来和我谈心,他们性子好,跟我这个听力不好的老头子聊天也不着急。”谈起扶贫队,该村毛园村民组贫困村民沈国忠满口赞许。
自从扶贫队“扎根”以后,扶贫队成员们和村民们日日相见,因为贴近村民,扶贫队和村民们关系也亲近起来。沈国忠今年73岁,独自生活。现在沈国忠就像多了三个亲戚一样,大小事都愿意跟扶贫队倾诉。
“沈老,你放心!我们现在就是你的家人,就是你的左膀右臂。”胡竹青为他打气。在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沈国忠享受政策性福利,虽然吃穿不愁,但苦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干,从根子上还难以脱贫。
得知这样的烦恼后,扶贫工作队和沈国忠的包保干部县安监局副局长王金海商量沈老的未来打算。看到沈国忠家门口的一块空地,大伙有了主意。以沈老的身体状况,发展养鸡不在话下。
今年8月8日上午,王金海自掏腰包购买了50只鸡苗及一批饲料来到沈国忠家。扶贫队也不闲着,他们帮忙盖鸡棚、圈鸡窝。沈国忠感叹:“他们站在我的角度上,帮我考虑问题,让我老了还能谋个‘事业\’,‘感谢\’两个字都表达不了我心中的感激。”
从“谋”到“干”
在长园村村部,记者看到不少贫困村民来村部径直找扶贫工作队。贫困村民钱希珍说:“村集体经济搞起来了,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所以涉及到扶贫的事情,现在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找扶贫队。”
扶贫工作队“住村”,都做些什么,这是群众最关注的。
“不仅要走心,更要用脑。”胡竹青说,帮助村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为每位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套餐\’,给长园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是扶贫工作队当务之急。
住村,让扶贫工作队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今年,在扶贫工作队的谋划下,村里利用荒地荒山荒田发展雷笋种植。“村里的雷笋基地共120亩,目前雷竹已全部栽种完毕,成活率达97%。预计全部成林后,一年四季内都有新鲜的雷笋可供采挖上市。”马健告诉记者,雷笋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预计亩产量在5000-7000斤左右,最高可达10000斤以上。成林后村级集体收益可达10万元,农户收益1500元/亩。
今年8月份,村里还刚刚成立了肉牛养殖基地,现有黄牛20头。在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村里还和云岭星火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村里的牛肉销路根本不用愁。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贫困村民曾明才,他还把对扶贫工作队的感谢写在了自家的对联上。“感谢中央好政策,多谢地方好领导。”他说,扶贫工作队“住村”后,还引来了另一批“富亲戚。”
“富亲戚”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扶贫工作队长胡竹青的单位是市安监局。他“住村”后积极联系以前经常打交道的公司和企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目前,宣城司尔特集团给村里捐助10万元,宁国江南建材有限公司向村里捐助1万元。
在开学前,扶贫工作队还带着宣城正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来村里,给村里的10户贫困学生送温暖。“扶贫先扶智,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将社会的爱心传递下去,弘扬社会正能量。”扶贫工作队如是说。
新闻推荐
陶器烧制后出窑。盘泥整形器皿。烧制前晾干。烧窑工人。出窑。摆放整齐。泥片模具制作。盘泥制作器皿。烈火烧窑。泾县琴溪镇制陶村制陶历史悠久。据《泾县志》记载,陶窑村有一处五代至北宋的古窑...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