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方便治疗少花钱——聚焦“两不愁三保障”③

肥东晨刊 2019-09-18 08:51 大字

疾病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就是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医保制度保障看病。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67.5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稳定脱贫,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由2015年底的57.2%下降到42.9%。

全省7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均有医院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

7月26日清晨7点,村医江繁荣早早就上班了。他所在的旌德县蔡家桥镇庆丰村卫生室去年修葺一新、升级换代,就诊室、输液室、药房设备崭新整齐,还添置了带有显示器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立柜式仿真推拿仪。

天气炎热,74岁的村民朱小伙赶早来到村卫生室。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痛风,身体感到不适了就到村卫生室咨询。“您的血压控制得不错,记得按时吃药。”江繁荣给老人量血压、测心率后说。因为痛风,老人膝盖疼痛。江繁荣便请老人坐到立柜式仿真推拿仪边,将两片电极片分别贴在老人膝盖上,启动仪器推拿30分钟,帮助缓解疼痛。

江繁荣说,当村医已有32年,以前诊断就是“老三样”——血压器、体温计、听诊器。这几年国家投入大,村卫生室环境改善了,还增加不少医疗器械,就如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还能与县医院医生视频通话,让患者不用出村就能咨询县里专家。“前一阵子,老人脚肿了,与县医院医生沟通后,判断为药物引起,随后调整了药物。”江繁荣说。

“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江医生热情服务,还能通过机器人和县医院医生通话。看病真是方便多了!”朱小伙感叹。

破解看病难,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强基层是关键。“安徽省坚持‘提’为支撑,就近就地保障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方便看病。”省卫生健康委健康脱贫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3年来,安徽省争取中央投资近30亿元、世行贷款2.85亿美元,省财政新增安排11亿元,并利用开发性金融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全省7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均有医院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

“百医驻村”行动填补村医空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明年全覆盖

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地处大山深处,老村医因病去世后,一段时间村医岗位空缺。如今,随着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开展,安徽中医药大学二附院急诊科医生徐晓婵走进大山,走上清溪村的村医岗位。

清溪村共有659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四分之一。驻村工作后,徐晓婵走访问诊,给村民上健康课。“有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要改变生活习惯。”徐晓婵一遍遍传播防病治病知识。

“我身体不好,每月要去一次屯溪医院。现在徐医生来我们村,真是太好了!”面对上门为自己体检的徐晓婵医生,村民胡秋仙感动地说。

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基层尤其是村卫生室人员短缺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件大事。”黄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朱红娟表示。

为破解皖南山区等地村医空白这一突出问题,保障贫困群众有医生看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组织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选派省市三级医院优秀骨干医生,深入无村医的村卫生室驻村帮扶,每个村卫生室派驻1人。

为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安徽省今年在37个县(市)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0年全省县(市)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建设,即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实行分级诊疗机制。

“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深度整合,有效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表示,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看得上县级专家,常见病、多发病和小手术能得到解决,常用药物有效供应保障,上下转诊顺畅,公共卫生服务优化,群众看病报得多、少花钱。

“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保障,贫困群众看病少花钱,不用垫资和“跑腿”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瞧不起这个病!”近日,阜南县柴集镇柴集村村民李洪林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一个多月前,56岁的李洪林因身体不适到阜南县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颈动脉狭窄”,需住院进行支架植入术等治疗。从6月24日入院到7月8日出院,李洪林共住院15天,接受了手术,住院期间总费用71261.71元。脱贫不脱政策,李洪林出院结算时个人实际支付仅为1850.44元。“治好了病,花钱还少,我们非常满意!”李洪林夫妇连连称赞好政策。

一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结算单显示,李洪林住院总费用中,除自付费用外,新农合补偿额49673.2元,大病保险补偿额10676.44元,民政救助额7126元,财政兜底额1935.63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安徽省最突出的脱贫障碍。为有效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安徽省在医保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群众“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351+180”)政策。贫困人口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后,在县、市、省三级医院的合规医药费,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3000元、5000元、1万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兜底。“一补充”即“180”政策,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为减轻贫困患者垫资和“跑腿”负担,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贫困患者在省域内就诊凭“一张身份证”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免交住院预付金,患者出院时只需交纳其个人自付费用,其他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安徽省还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已脱贫人口继续享受综合医保政策;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精准救治,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7个,落实定点救治、分级诊疗要求。

来自省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省7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中,由政府代缴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45万人。政府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费用,每人220元,共逾7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共计47.13万人次享受“三保障一兜底”待遇,医药总费用43.8亿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共支付38.55亿元,累计报销比例88.01%;共计351.32万人次享受“180”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待遇,医药总费用12.59亿元,综合医保、补充保障共支付11.88亿元,累计报销比例94.36%。

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医保部门近期开展大排查,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不留死角、没有遗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记者夏胜为2019年7月29日《安徽日报》第五版)

新闻推荐

旌德“皖事通”APP 随千名干部进万家

旌德讯连日来,旌德县抓住“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活动开展契机,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和“皖事通”APP,有效提...

旌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旌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