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白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读《回首铁军尽风流》
近读施国斌同志采访新四军老战士吕炯同志而撰写的专著《回首铁军尽风流》一书,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该书以客观朴实的文笔,生动记叙了吕炯同志二十三岁就参加革命,投身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百折不挠,历经艰险,直至解放后担任地方领导的不平凡的生涯。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保存了一份宝贵的回忆,见证了主人公吕炯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信念和业绩,是一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难得教材。
作为一名新四军老战士,笔者对这本书记叙吕炯在抗日战争的那段经历感慨尤深。回顾吕炯同志这一经历,我感到他二十三岁就踏上革命道路是幸运的,同时也为他始终不渝的革命意志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而感到敬佩。1938年他一离开宣城师范就遇到了领路人——安徽省第一个共产党县员县长谭梓生烈士的堂弟——谭笑萍,经他的引导和介绍加入了旌德西乡组建的我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人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踏上了一条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光明大道。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信念,吕炯同志就坚韧不拔地奔走在这条光明之路上。吕炯同志积极追求进步的要求很强烈,他向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但因为西安被国民党封锁,他后来赴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成了一名革命军人。这段生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吕炯同志学习刻苦,迅速成长。正是在这里,吕炯同志荣幸地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还有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并亲耳聆听了新四军军部首长的报告或讲话,如叶挺将军、项英、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邓了恢、陈毅、粟裕等。一年后,吕炯同志被组织上派回旌德县工作,担任西乡第三区区委书记,他不畏艰难,冒着风险,秘密发展党员四十多名,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组织群众抗租抗税,与地方反动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斗争,组织青年参加新四军。在这里,我们看到吕炯同志表现了一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当时中心区委就设在吕炯家中,县委书记胡明同志也常常秘密住在此,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胡明的真实身份,吕炯同志连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告诉。吕炯家是地主,为帮助当地农民和地下党员渡过春荒,吕炯以“借“的名义将家中二十多担稻子献出;借钱给游击队,将家中大肥猪杀掉给游击战士吃;吕炯同志的有效工作为“掩护县委,转送干部,支持、协助新四军工作,通信联络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胡明语)。
在那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吕炯同志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坚定不移而又踏实细致地为党工作。“皖南事变”前夕,吕炯同志被派往苏南地区的盐城作民运工作。不久“皖南事变”爆发,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新一轮反共高潮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恶劣形势,吕炯同志义愤填膺,忘我工作,他负责县委机关的日常事务工作,繁琐而具体,诸如行政经费的收支,党费的收支都在他的管理之中。他廉洁奉公,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当时日寇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吕炯和县委机关的其他同志很少在一个村庄住上两夜,有时一个晚上要转移好几个地方,这给保存文件和账簿,从事通信联络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吕炯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与此同时,他与其他同志一道,穿着便衣,带着驳壳枪,十分策略开展对日伪军的游击战和锄奸斗争,组建民兵自卫队,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侦察敌情,传送情报,镇压汉奸,机智巧妙地打击日伪敌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深知,一本书是不可能全部再现吕炯同志的革命业绩,但它向我们展现了主人公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这是我党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新闻推荐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旌德县妇联、文联、心和社工联合举办“我爱我家书香旌德”亲子读书会暨“乐享阅读”——全国...
旌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旌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