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安徽日报 2018-12-10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 罗鑫 张敬波

12月7日下午,旌德县蔡家桥镇庆丰村降下今冬第一场雪。白雪纷纷扬扬,远山若隐若现,皖南小村落显得格外静谧,路上少见行人,庆丰村卫生室却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70岁的朱良生从家出发,步行十多分钟,来找老村医江繁荣看病。

“以前江医生只有一个听诊器,我就算量个血压,都必须去县里。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机器人,我在家门口就能体检了! ”朱良生老人坐在诊室外的长凳上,耐心等候江医生。

诊室内,江繁荣正在用一台圆底座方屏幕的“宝贝”给69岁的村民王光明看病。 “这就是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既能测量血糖、血压等,又能根据病人病症进行中医、西医诊疗,我拿不准的时候,还能和县里的医生远程视频。 ”说话间,江繁荣点开了视频连接,旌德县人民医院国医堂杨后长医生很快出现在屏幕另一端,两人一起探讨王光明脑梗后遗症的用药。

“我已经做了31年的村医,以前缺医少药,现在不仅设备跟上了,如果药不够,上午在网上申请派药,下午一两点就能送到村里来!来村卫生室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江繁荣很感慨。

这些变化要归功于旌德县大力实施的“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建设。去年9月14日,旌德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先后投放87台助手机器人。

同时,积极组建县医共体中心药房,与县邮政公司合作,打通物流渠道,提供在助手机器人处方内但在村卫生室采购目录外的598种药品,保障患者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用药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走进旌德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只见一侧大屏幕显示的是中科大附一院的远程医学中心会议室。“‘医共体’和‘医联体’合作,形象地说,就是‘接地气’和‘架天线’。”院长王朝富告诉记者,目前该院与宣城市人民医院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合作,与中科大附一院、弋矶山医院等打通分级诊疗通道,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流动联系。“今年1月至10月,我院门诊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长66.8%,病人外转率较2016年同期下降6.2%。 ”王朝富说。

“通过‘医共体’‘医联体’合作建设带来的软硬件提升,县域就诊率明显提高。”宣城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近三年共投入30多亿元,全面弥补市、县公立医院建设短板,建立脑卒中、胸痛、创伤等六大医疗救治中心,减少县域病人外转;同时,全面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卫计专业人员、资金和设备下沉,逐步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该市共组建11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域医共体全市覆盖。 2018年上半年,宣城市农合省外住院人次占比为3.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今年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医疗条件改善了,群众看病却并没有多花钱。据宣城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陈滨涛介绍,2016年,该市率先出台《公立医院综合绩效“双百”考评方案》,考评指标分为医院管理和费用控制两大类,分值各100分。医院管理考评内容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18项核心制度落实等15项指标;费用控制考评为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合理用药等16项指标。每季度考核采取数据分析和病历检查两种方式,考评结果按得分高低面向社会公开排名,年终考评结果与医院绩效工资、目标管理等挂钩,作为对医院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截至目前,宣城市先后对违反核心制度和不合理用药的140名临床医师暂停三个月以上的处方权,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通过“双百”考评,宣城市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由“要我管理”变为“我要管理”、由“要我控费”变为“我要控费”。 2018年上半年,该市公立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从8.2天降到7.7天,住院次均费用下降4.6%,次均药品费用下降23.3%。

新闻推荐

搭建人才建功立业大舞台

本报记者范孝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安徽省牢牢把握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这条改革主线,聚力打造...

旌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旌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