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小镇”用工的转变

大江晚报 2018-11-15 01:00 大字

上周末,我在家看书。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镇上一家服装厂的通讯员小王打来的,言及他们厂新上了电脑自动化裁剪系统和服装吊挂系统生产线。我一阵狂喜,意识到这是条好新闻,表示立即赶去采访。要知道,这可是家乡服装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招工难”的措施之一。

我亲历了家乡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用工由政府、企业选择职工到现在工人选择工厂的转变。现在找工作不是什么难事,但30多年前确实不容易。当时我们这里还只是“孙村乡”,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企业以采矿业、建材业、机械制造业、铸造业和运输业为主,由于就业门路狭窄,只有男整劳力,方能满足就业条件。而全乡的女、半劳力能走进乡办企业,特别是服装轻工企业上班真是天大的喜事。乡办企业的职工,吃香的程度是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我就曾经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乡领导家登门求助,为了妻子能去镇水泥厂上班。

现在,家乡小镇用工就业的情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小镇因服装产业的崛起而获得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之后,前来创业的客商特别多,用工需求特别大。如今,我们这个地方的女、半劳动力就业早已供不应求,许多服装企业只能从周边的铜陵、贵池和皖北地区招聘企业职工。在企业中,外地的职工吃住在厂,本地的职工则由企业专车早晚接送上班,企业为了能留住职工,竞相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提高工资标准,增加职工福利待遇等等,有的企业厂长逢年过节还到职工家走访、拜年,给职工送礼,用真情挽留职工。

骑车来到这家服装厂,我在自动化车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通过吊挂系统,一件件服装在车间悬空穿梭,电脑裁剪、拉伸、自动缝边,不到一分钟,一件精致的针织内衣就从布料变为了成品。

我边听边记,并陷入了沉思。小王他们服装厂所做的这些,其核心内涵就是:减少岗位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化生产。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从曾经为妻子上班千方百计、绞尽恼计找门路,到如今企业视职工如“上帝”,乃至运用“大数据”生产的轨迹中,看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人民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俞乃思

新闻推荐

旌德经济开发区聚力发展健康产业

近年来,旌德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守护绿水青山,打造健康产业,铸就金山银山”的时代使命,勇当“两山”理论的忠诚实践者和创新...

旌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旌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