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精炉到天然气

宣城日报 2018-11-10 10:54 大字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家乡一所中学任教。虽然有师生食堂,但要改善伙食,还必须自己加餐,于是,听从师长建议,去镇上的小商店买了只酒精炉和一些炊具。闲时自己买些菜,学着隔壁阿姨的模样,一板一眼地洗净、切配、煮炒,由于酒精炉台面小、火力弱,加上手艺还处于学徒期,成品的小菜要么半生不熟、要么形象狼狈,自己难以下咽,还一个劲地责怪酒精炉不争气。

过了几年,成家了,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请吃的频率多了起来,酒精炉的速度跟不上,自然要转型升级。我又跑到供销社买了一个煤球炉,一次可以加一到三个煤球,火力旺的时候,能把脸照的通红。有了煤球炉,烧菜做饭不成问题,从早到晚还有热水用,当时觉得非常方便,生活满意度陡然上升。相比于酒精炉买点酒精,买蜂窝煤球的难度要大得多。一般要到几里地之外的燃料加工厂去预定,如果运气好,马上能够提货,当然运回来还得费把劲,身上衣服也经常弄得脏兮兮的,不过也没人在意,大家彼此彼此。

在乡村整整度过了六个年头后,有幸改行调到县里工作,煤球炉也跟随搬家的小货车来到了县城。一到租住地,第一件事就是将煤球炉安顿好,看看火苗还有吗?晚餐还指望它呢!下馆子的念头想都不敢想,即便想了,当时也找不到可去处。

新世纪来临,许多家庭陆陆续续用上了液化气,干净、快捷是给我的第一感觉。我也与时俱进,跟附近的液化气站师傅套近乎,很快一套崭新的液化气灶安装到家,配套的液化气罐也送来了,满满的一罐气。按照师傅的指令,一抵、一扭、一松,咦,真的起火苗了!火力还能调大调小,很是新奇。用上了液化气,加上手艺经过磨炼,炒菜做饭变得驾轻就熟,有时酒足饭饱后,还会心怀感激地深情望上一眼。液化气罐是特制的,自己不能打开,到底还有多少气可用?只能凭手摇晃感知。有时好菜烧到一半,气没了,马上打电话:“师傅吗?我没气了。”发觉不吉利,赶紧改口:“师傅啊,是这样的,我家的液化气烧完了,赶紧送一罐来哟。”于是,在大门口痴痴等候,盼望救星快快来到。

液化气一直伴随了我十多年,管道上的民生又来了。2011年底,旌德县政府招商引入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县城建设天然气加气站,2014年元月10日,旌德首位民用户点火通气。到2018年6月,旌德县城38个新老小区实现了燃气配套,天然气覆盖总户数达到8千户,城区气化率达到了75%。2016年底,我们老两口享女儿女婿的福,也住进了新建的小区,顺理成章地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使用特别方便,用气炒菜做饭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伸缩自如。用上天然气,再不会麻烦师傅送液化气了,也不会出现“没气了”的尴尬情形,付费还能用微信,在家轻轻松松就能解决有关燃料的所有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燃料是食的基础条件。酒精炉、煤球炉、液化气、天然气,一步步印证了时代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参加工作30多年,正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期,作为受益者,我不能确定今后还有没有比天然气更好的燃料面世,但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美好生活的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新闻推荐

旌德法院成功办理首例“执转破”案件

星报讯近日,旌德县白地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旌德法院第三法庭顺利举行。这是该院办理的首...

旌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旌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