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旌林:述说屯阀的风雨兼程

黄山晨刊 2018-08-22 06:19 大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厂(下称屯阀)不但在全市是佼佼者,且是全国同行业龙头。8月17日,原屯阀厂长洪旌林向记者讲述该厂改革和创新历程。

□ 记者 汪悦 程向阳

A 从铸造工到厂长

8月17日下午3:25,记者手机响了,是洪旌林打来的,他说:“我已经到你们报社了。”洪旌林的守时让记者印象深刻,更为深刻的是原定1小时的采访用了两个半小时多,意犹未尽。

62岁的洪旌林虽两鬓染霜,但长相年轻,声如洪钟。洪旌林祖籍婺源,1970年初中毕业,1971年在旌德读高中。洪旌林说,1976年,屯阀、歙县化工厂、华东电力等工厂同时去旌德招工。屯阀招了60人,他由此进厂。当时能成为一名机械工人是件很光荣的事情,穿上工作服很风光。他从铸造工干起,三年学徒后担任班组长,1980年凭着文笔和口表优势调到厂人秘科。厂里成立保卫科,他被调去处理职工纠纷。之后,他又被调至政治处,1992年后担任厂办主任、厂长助理,直到副厂长、厂长。

B

用户坐在厂里等

“我们厂是机床厂分离出来,原来机床厂阀门车间的108人搬到徽山路的屯溪阀门厂生产。”洪旌林介绍,1964年,他们开始制造阀门。1972年,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厂正式成立,是机械部14家定点生产中高压阀门企业之一。当时厂里人不多,只有100多人,有两个车间,主要生产“黄山牌”针型阀,也就是仪表阀。一个小阀门就要卖120元,相当于当时一块上海牌手表的价格。当时作为学徒,一个月工资只有18.86元,正常的职工工资也就30多元。大庆石油钻井上都有屯阀生产的阀门,“铁人”王进喜也用过。

计划经济时代,屯阀效益特别好。机械部根据不同品种、布点分配任务,屯阀负责供应长江以南地区,用户都是坐在厂里等。“我们阀门厂在全国来说名气很大,当时的情况就是,想少生产也不行,想多生产也生产不起来,产能有限。”洪旌林说。

C

推行三项制度改革

70年代的屯阀,生产、投资完全不用经营者操心。洪旌林说,改革开放后,厂里开始向市场要效益,“但一些民营企业以次充好,扰乱了市场。”

1992年-2002年是我国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的攻坚阶段,市里在屯阀试点。“劳动合同改革从我们厂开始,全部实行聘用制,工人拿劳动技能工资。我们厂在全市是第一家,打破原来的工资级别。”洪旌林说,原来是档案工资,干多干少一样,一线重体力工作没人干。改革效果很好,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职工可进可出,干部可上可下。厂长负责制也搞试点,副厂长和中层由厂长聘用,一年一聘。

D

探析屹立不倒缘由

1997年,屯阀改为股份制企业,洪旌林从厂长转变为董事长。2005年-2006年,企业完成国企改制,加入黄山永佳集团。“当时工厂情况还是很好的,没有亏损。”洪旌林说,改制后,永佳集团保留招牌,改为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在洪旌林看来,质量第一、诚信经营、锐意创新是屯阀屹立不倒的主因。1985年,屯阀实施第一次技术改造,新建锻造、闸阀车间,引进2000T热模锻设备;1989年,实施第二次技术改造,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3年,实施第三次技术改造,在国内率先引进数控加工设备,新建理化实验大楼,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连续多年获省质量管理奖,1996年通过美国石油学会API6D认证,1997年通过ISO9001认证,2003年获得AZ证书。

如今的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已从徽山路搬到黄山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各类高中压阀门,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天然气、冶金、电力、核电等行业,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主力供应商。公司还成立阀门研究所,与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主持起草波纹管阀、针形阀等4项国家和行业产品标准,主持和参与起草23项阀门零部件行业标准;拥有1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新闻推荐

旌德推进林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近年来,旌德县按照“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灵芝、香榧、森林旅游、中药材种植为主的林下经...

旌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旌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