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阳村:红白喜事倡节俭■特约记者 汪红潮

宣城日报 2018-03-20 10:07 大字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升学……这些乡村社会的常态化生活场景,体现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传统情怀。然而在旌德县俞村镇凫阳村,多年来有这样一条村规——白喜事酒席每桌不超过400元,礼金100元;红喜事严控规模,避免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形成文明和谐的宴请风。

2月28日,在凫阳汪村片,村民钟有宝家中正在办丧事。“父亲去世后,我们决定按照村里风俗操办丧事,简化程序、降低宴席标准。”酒席上没有大鱼大肉,最值得关注的是,酒席每餐每桌仅有三个锅子的菜品,10元的烟一包,25元的酒一瓶,整个丧事办得十分简单。“对比周边标准,我们办酒席一项就节省了1万多元。”钟有宝说。

钟有宝为父亲办简朴酒席,在凫阳村并不是个例。在该村,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谁家有了喜事,村子里的红白理事会就会无偿去主家帮忙,白喜事礼金压缩,人情回礼每户100元,每桌酒席不超过400元,正餐只有三个锅子,延续了几十年。村党总支书记汪晓海说,因为酒席简单标准低,以至于在俞村流行这么一句话,“到凫阳吃酒真没啥吃头!”

虽然礼金少,但乡亲们之间并没有因为随礼少而变得生疏。凫阳村,哪家有喜事,村里人都会去帮忙,一起操办喜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红喜事上饭店办酒居多,但严格控制规模和邀请对象范围。

“这样做,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倡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汪晓海说,多年来,村里一直提倡节俭办事原则,有事大家帮忙,村规民约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亲戚邻里比谁家宴席高档、比谁家花钱多的事情在我们村几乎没有。”凫阳村红白理事会理事章曙华说,村民们严格执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条件好的家庭也不能破坏村里多年来形成的规矩,如果哪家操办喜事想提高标准,那就另请人帮忙。

凫阳村现有人口2200多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妇女在家。汪晓海说,村民收入本来就不高,如果在红白喜事上攀比,对村民而言是个负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凫阳村每年红白喜事在10到15个,能省下20万至30万,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花钱容易挣钱难,这些钱吃吃喝喝就没了,如果用于家庭建设,该多好。”

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县里正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弘扬节俭办喜事,杜绝大操大办,凫阳村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村规民约值得学习与推广。

新闻推荐

芜黄高速先行段工程动工

本报讯(记者王叶华)记者从省交通控股集团获悉,3月5日,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先行段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先行用地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本次动工的先行段工程位于宣城市旌德县境内,全长4.2公里。段内主要...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