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记古泉镇汪治安家庭
周健
现年86岁的汪治安,系古泉镇街道居民,1959年,因工作调动,由外地迁居到古泉镇。60年来,汪治安亲历了一个集镇的兴起;他的家庭也从起初的“一张凉床",到如今的“幸福小康"。说起自己的老年生活,汪治安常说:“我是个‘三好’老人:身体好,儿女好,生活好;每天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来宣城,只带“一张凉床"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汪治安老家潜山的邮电事业迅速发展,急需要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汪治安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在村里也算个文化人。1951年,17岁的汪治安,经推荐到潜山县邮电局当临时工。他和几个同事挑着邮袋,徒步运送邮件到太湖县和岳西县。邮担挑子并不重,成天翻山越岭,很辛苦,一天跑下来两腿胀疼。
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安徽省通信基础设施遭到重创,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当年12月,刚满20岁的汪治安被抽到合肥,参加为期半年的邮电线务班集训。第二年下半年,他来到芜湖,从事电话线路的灾后抢修工作。汪治安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检修,半年后,重建工作完成。他又被安排到宣城邮电局工作。先在广德誓节当了3年的驻段线务员,负责广德到宣城的电话线路维护工作。1959年下半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汪治安根据单位安排,来到芜湖和宣城交界处的九连山脚下,从事电话线架线、巡线工作。
饥饿的年代,粮食总是不够吃。汪治安夫妻俩就起早贪黑开荒种地。“在那个年代,私人开荒种地,属于搞资本主义。"汪治安说,“当时,大队干部也找过我,不允许私人开荒种地。我就找他们通融通融,最后,也就默许了。"
人勤地不懒,人勤土生金。有了自己的一块土地,汪治安夫妇一有空就到地里劳作,他们种南瓜,栽山芋,还种了很多蔬菜。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还积极救助周边挨饿的居民。
“我们到九连山的时候,就只有一张凉床。白天当吃饭的桌子,晚上当睡觉的床。"回忆起早年的生活,汪治安说,“住的是3间茅草房……"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单位出资、自己出力,3间草屋翻建成3间砖墙瓦房,还挖了一口深井,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忙生计,全靠“一条扁担"
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年代,家家户户离不开扁担。一条扁担能够“挑"起一个家庭,“挑"来温饱和希望。“我们进进出出都要‘挑’,挑酒糟喂猪,挑茅柴烧锅,挑大粪、挑山芋……"汪治安说。
在汪治安眼里,妻子李润秀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她勤俭持家,乐于助人,在街坊邻居中有口皆碑。六十年代末,邻家来了一位“江苏佬"缝纫师傅。在家带孩子的李润秀,一有空就跟着学习缝纫手艺。一年后,“江苏佬"裁缝师傅回老家了,李润秀就扯布回来,试着给孩子们做衣服,不想,缝制出来的衣服像模像样。邻居们都觉得她做得很好看,纷纷请她帮忙做衣服。七十年代,裁缝师傅跟其他匠人一样,都是应东家邀请,挑着缝纫机上门做衣服。
“大女儿十几岁就跟她妈学缝纫。十冬腊月在附近农村做衣服,东家请西家邀,要忙到春节前两天才回家。"汪治安说,“后来,缝纫活越来越多,她(老伴)就在家开裁缝铺子,日夜做缝纫,还带了很多徒弟……"
离汪治安家数百米处,一眼清泉,流淌千年,四季奔涌不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地方政府兴办工业,利用甘泉酿美酒。于是,敬亭山酒精厂、古泉啤酒厂相继建成。原本荒芜的九连山南麓逐渐繁华起来;随后,古泉镇应运而生。汪治安家“藏"在山旮旯里的几间小平房,成了集市上的临街房。八十年代中期,退休后的汪治安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老伴开起商店,经营布匹和百货生意。
“我老伴肯吃苦,70多岁,还在开店……"汪治安说起四年前去世的老伴李润秀,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她一辈子很辛苦,家中留下了一点房产,主要是她的功劳……"
老两口的吃苦耐劳精神,深深感染了子女,激励着子女。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职工相继下岗。汪治安的女儿、女婿和儿媳妇,先后有6人失业。一时间,他们生活无着落,连基本的日常开销都无法维持。
“再苦,也没有我们年轻时苦。"汪治安夫妇劝慰下岗的孩子们,“只要勤劳,日子不会差的。"老两口就挨个做工作,向子女们讲述自己年轻时奋斗故事。
在汪治安和老伴的鼓励下,下岗后的子女纷纷创业。他们或开服装店,或做炒货生意,或经营饭店……逢年过节一家人聚一起,相互打诨互称“老板"。再后来,就连在省重点高中当英语老师的小女儿也干脆下海,白手起家走上创业路。到如今,她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下岗的子女很辛苦,他们都干得很好,日子都过得还不错。"谈起子女现状,汪治安很自豪。
育儿女,善管“一个书包"
汪治安深知,自己能胜任邮电系统工作,得益于读过书、识些字。妻子李润秀也识点字,说话口齿清晰,当年邮电局招录话务员时,李润秀顺利通过面试。只是考虑到孩子无人照顾,不得不放弃当话务员的机会。
知识可羡,胜于财富。汪治安夫妻俩一直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生,一个人多受教育总是好事。他们下定决心: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孩子们多读书!他们的5个子女,最大的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最小的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除了老大外,其余的都读了高中。老二上的是宣中,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农村;后面三个到芜湖读书的,都读到高中毕业。"汪治安说,“老小考上大学,当了高中英语老师……"
孙辈们上学后,汪治安和老伴时刻关注孙子们的学业。总是叮嘱子女,不能只顾忙工作、忙挣钱,还要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跟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孩子在中学时代也会贪玩,成绩会滑坡。汪治安有个外孙,高中时成绩并不理想。高考时,录取到省内一所普通的大学。当时,很灰心。“我和老伴就上门开导这孩子,鼓励他在大学期间继续努力。"汪治安说,“这孩子果然不负众望,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后来还在北大读完博士。"
说起孙辈,汪治安浑身是劲:“我的5个孙子和外孙,全都拿到了硕士以上学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主席的这句话,也是我家几十年来的总结。"汪治安说,“五六十年代,我们靠奋斗,养活全家,供孩子们上了学;九十年代,子女们下岗后,他们靠奋斗,自谋职业,继续过着安稳的日子;孙子们靠奋斗,考上了大学,也算学有所成。"
新闻推荐
近日,最高气温达到36℃。上午7时30分,安徽省广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在新杭开发区定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负荷改切...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