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变“负村”,如何重生? 广德县箭穿村“一波三折”发展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5-28 08:48 大字

[摘要]广德县箭穿村“一波三折”发展记

■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曾浩

由于煤矿资源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德县新杭镇箭穿村曾跻身于“亿元村”行列,享尽风光。然而,随着煤矿整顿关闭,昔日的亿元村变成一个负债村、脏乱差的典型村。如今,昔日的“亿元村”,又以“一箭穿石”的勇气和毅力,迎来 “浴火重生”。 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7.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9873.5元。

煤没了怎么办?

扬长避短重走工业路

最辉煌时,箭穿村一共开了17对煤矿,成为远近闻名的“皖东南第一采煤村”。 1996年,村里一下拿出近千万元投资一个海水净化项目,没想到投资失败,千万元打了水漂。与此同时,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关井限产等政策的实施,箭穿村由“富村”变为“负村”。到1999年,村集体已负债300多万元,村里环境还遭到巨大破坏——废弃的矿井犹如一块块难看的伤疤嵌在身上。一下雨洪水泛滥,煤矸石被冲得遍地都是。进村的道路被拉煤车压得坑坑洼洼……

巨大的落差让全村干群的士气一落千丈。如何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提振信心,成为最紧迫的任务。“村里长期受惠于工业,工业仍是最大的优势。”村书记王章新告诉记者,经过考察论证,村里着力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得知青龙钙业准备落户隔壁的桃园村,村班子成员轮流驻守在企业里。青龙钙业最终被这份诚意打动,改为落户箭穿村。

凭着这股韧劲,2004年起,村里陆续引进了新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永兴矿业等骨干企业。其中,永兴矿业承包林场5年租金109万元。青龙钙业和南方水泥两家企业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50多万元。企业入驻后,村里还组织成立了运输车队,与南方水泥签订外包熟料运输协议,去年为村集体增收33万元。

钱有了怎么分?

村干部让股于民

为让村集体经济再上一个台阶,2013年,村党组织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共同成立箭穿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没想到,一听说要投钱,群众都打了退堂鼓。村党组织只好动员村 “两委”干部带头,王章新等9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筹资160万元。另外,村集体投入40万元,总投入200万元成立公司。 2015年,公司便实现产值千万元。 2017年,利润已达到400万元。

眼见公司发展壮大了,村民对村干部入股一事议论纷纷。怎么办?恰逢2017年,箭穿村被列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村党组织决定,就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入手,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决议一出,公司的9名股东炸了窝,3年的投资还没来得及分红,让他们退出,一时都不能接受。

“要当干部就不能想着挣钱,要挣钱就不要来当干部。 ”王章新给大伙做思想工作,“当村干部,就得做好吃亏的准备。 ”最终,9名原始股东退出,公司转型成2878名村民担任股东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实现利润近200万元。2878个股民获得第一次分红,每人分红100元。与此同时,村集体按股分红5.7万元。

新需求怎么解?经济生态两手抓大量企业入驻后,直接带动了箭穿村300多名村民就业,再加上拉货运输,每年可为村民创造3000多万元收入。

村里发展了,村民有钱了,又有了新需求,大家都盼着更好的生活环境。王章新说,发展工业对村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后,村里积极谋求转型,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生态。

凭借2012年被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机遇,村里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改变村容村貌,让全村焕然一新。如今的村落恍若一个景区,曲径通幽,触目所及,都是高大茂密的树木。 2016年,在福建做生意的王满香回到家里,在丛林中盖起一栋漂亮的小洋楼,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10多万元。

穿过村庄,再穿过一片矿山,就到了云峰采摘园。站在山顶远眺,原来的矿井早已复绿,村庄周围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2011年起,村民廖晓红在山顶种植了100亩樱桃,每天现场采摘2000多斤,供不应求,年收益四五十万元。

“我们已经确定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王章新说,村里正计划依托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旅游资源,力争到2022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人均收入超3万元。

新闻推荐

广德:“红色力量”壮大村集体经济

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变成发展动力,将党组织打造成网罗经济要素的强大根系,是广德县近年来在农村集体经...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