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啊,票证
□合肥童忠全
现年50岁左右的人,大概不会忘记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票证吧。这里所说的票证是笼统的说法,细划可分为票、证、券、卡,包括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购粮证、工业券、商品卡等,涉及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及日用品,五花八门,多达几十种。它是由有关部门发放,用于购买相应物品的凭证,属于无价票证。凭票证购买的商品,光有钱是买不到的,必须配有相应的票证才行。
1954年,票证开始在各地实行,最初只是粮票、布票等,地区和数量有所区别,范围和种类也时有增减。20世纪60至70年代,票证量达到高峰。
在所有的票证中,粮票、油票、布票和副食品及日用品工业券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当岁末年初,人们总是热切地盼望着发放新的票证。发到手后,精心地保管,盘算着如何使用。小小的票证,曾演绎过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就拿粮票来说吧。粮票虽说是生活必需品,但并不是每家、每个人都能发放到。我父母所在的农场,就没有粮票可发。每月的粮食定量,要凭购粮本到农场仓库去买。1966年我上中学,住校。由于家中没有粮票,13岁的我,基本上每星期都要徒步十几里,回家背米到学校食堂换饭票。那时,我特羡慕那些有粮票的同学,不用吃苦费力地背米,只要交上粮票和钞票,就能换上饭票。心中老是想着,何时我要是有粮票就好了。但这个愿望,在我中学阶段还没有实现。
粮票分为全国粮票与地方粮票,地方粮票互不通用。1970年秋季的一个上午,我徒步30里从安徽省广德县祠山岗,走到邻近的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买一些牙膏、肥皂之类的日用品,在那儿买少量的此类商品不要票证。临近中午时分,我到一家小饭店就餐,想买半斤米饭、一份菜和一碗汤。但买米饭要付粮票,我掏出朋友送给我的一斤安徽粮票,店主看了一下说,这儿不收安徽粮票,要浙江粮票或全国粮票才行。我说我们是近邻,能否照顾一下?他说不行。我只好买了一碗鸭血杂烩汤,凑合着当作午饭吃了。
1978年,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和商业流通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供应日渐好转。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品
供应逐渐增多,国外的
商品也不断地涌入国
门,人们的收入也有所
提高,购买力和选择余
地逐步扩大。从1984
年开始,发放的票证种
类、范围有所减少和调
整,并逐渐由低档日用
品向高档消费品转
变。1993年,所有凭票证购买的商品全部敞开供应,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票证的取消,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显著标志,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见证。
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再也不会为没有票证而发愁了,心中多年的宿愿也终于得以实现。当我们以欣喜的心情告别昔日的票证时,望着手头剩下的几十枚已失去功能的各种票证,我没有扔掉它们,而是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藏起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纪念那一段难忘的历史。闲暇时,翻看那一枚枚曾经熟悉的票证,一幕幕如烟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新闻推荐
我的老家在广德县桃州镇团山村,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应征入伍离开家乡的。那时村里人出工像拉纤,收工如飞箭,多劳不多得,少...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