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旬老人的心愿
初见赵启昌,他身材矮小,背驼得很厉害,头发和胡子也都花白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邻居们说,“这是个固执的老头儿”,“脾气很倔”,“省吃俭用,不懂得自己享福”,“他连油都舍不得吃,经常放的是酱油”。
赵老1938年出生,家住广德县四合乡焦村村南一组,是一名优抚对象。他18岁参军,21岁退伍,参加过炮击金门战役,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退伍后,他又被抽调至地质普查队任卫生员。由于当时条件落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他被放射性元素轻微感染,身体欠佳。退伍以后的赵启昌一直在家务农。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过得普通却幸福。
前段时间新闻上经常播出有人捐献眼角膜救人的事迹,或许是因为与中国革命共同成长的经历,或许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不曾散去,作为“老革命”的他,接受过党的教育,特殊的生活经历让他萌生了这个想法:别人能捐,我为什么不可以?“到现在,我还在继续领着共产党的钱,我退伍了,党从来没有忘记我,我必须做一些事情,我要还共产党的恩。我想把自己的遗体器官捐出去,我老了,没有能力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赵启昌说,“把我的器官都捐出去,我的遗体也捐出去。器官可以帮助别的人,遗体可以让医生研究。”听到这些话,看到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在场的人都被他崇高的精神深深感动。
赵启昌老人一开始决定捐献器官和遗体时,其实他的家人并不理解。赵老的儿媳妇王发萍说:“我们都是农村人啊,这要捐献器官,还要捐献遗体,这岂不是不得完整,我们做后人的,会被认为最大的不孝的。他自己很坚决啊,说我们不支持他才是不孝,后来我们也想明白了,让他按自己的心愿走,让他高兴,这比什么都好,我们也就随着他。”
“我读书不多,是党教育了我。我就是想回报社会、报答共产党。”他主动找到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签订全身器官捐赠协议。像是生怕工作人员会拒绝他一样,老人一遍遍地强调:“我每年都会进行体检,我的肝肾等器官都是好的,眼角膜也是好的,我看到电视上有说什么‘活体\’捐的,如果那些对党有贡献的人有需要,叫我现在就捐给他也可以。”
“老人家很让人敬佩。他虽然年纪大了,思维却很清晰,特别是他表达捐献的愿望很强烈,想要报答共产党是他提过最多的一句话。”广德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这样说到。“他每次来领优抚金,都会对我们说,真对不起党啊,什么都没做,还月月来拿钱。”随行的乡民政工作人员介绍。
老人说,能给别人的生命带来希望,是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事。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让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他们心怀梦想,将别人的冷暖安危牢记在自己的心上,希望通过自己的援助之手,能够给予他人黑暗里的一线光明。赵启昌就是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际遇如何,都没有忘记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初心。
新闻推荐
近年以来,广德农商行把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清收不良贷款,提升资产质量作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细微之处入...
广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