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哥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广德县新杭镇,乡村外科医生杨再武每天为农村病患答疑、治病。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但谁能想到,半年多以前,他还是一个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尿毒症患者。
“是哥哥杨再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每每谈及自己的治病经历,杨再武就会哽咽着说出这句话。
杨再武是广德县柏垫镇三河村施冲村民组村民,家里共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老幺,杨再国是老三,姐姐杨凤萍排行老四。兄弟姐妹几个的感情从小就很好。在杨再武被查出患病前,杨再国是全家的“重点关爱对象”。
杨再国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半边身体僵硬无力、活动困难,属三等残疾。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需长期用药,且随时可能病发。21岁的女儿刚参加工作不久,勉强能负担起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全家人就靠杨再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国家低保补助来维持生活。前些年,因勤劳本分,加上写得一手好字,杨再国被村里选为残疾人信息员,每天帮助村里搜集、上报残疾人信息,钱虽不多,但也稍稍能补贴一些家用。
2009年,弟弟杨再武感到身体不舒服,随即去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炎,自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药物治疗。去年春节刚过,杨再武的病情突然恶化,辗转合肥和南京两地检查后,尿毒症的诊断书像一根闷棍,砸向这个时时被笼罩在愁云中的家庭。2017年3月,原本的血透已经控制不住杨再武的病情,一家人开始带他到南京的医院做腹膜透析。“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肾移植,不然这样撑不了3年。”医生的话让全家人陷入绝望。带着弟弟在南京治疗期间,杨再国认识了同在一家医院治病的另一位病患,他在上海做了肾移植手术,正在恢复期。他告诉杨再国,尿毒症靠肾移植来治好还是很有希望的,但外援肾太贵了,而且排异的可能性比亲属肾大很多。听了这番话,杨再国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为弟弟捐肾。
从南京回到家,杨再国就召集全家人开家庭会议。“我先去做配型,如果我不行,老大老二你们也做好准备!”杨再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兄弟姐妹几个都无异议。
“当时几个哥哥和姐姐都毅然决然要为我捐肾,特别是三哥三嫂,第一个站出来,我当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回忆当时的场景,杨再武感动不已。在他心中,三哥杨再国平时寡言少语,但对自己和家里人都特别热心照顾。“他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知道健康的身体有多么珍贵。但为了我,他把自己的健康放在一边。”
2017年5月份,杨再武和哥哥杨再国再次来到合肥。这一次他们是到省立医院做配型。配型成功的那一刻,杨再国松了一口气。从医生判定弟弟病情已无法控制的时候开始,杨再国的心就一直揪着。“我只想把弟弟的病治好,我自己的身体可以慢慢恢复。”
2017年8月31日,是兄弟俩手术的日子。杨再国从早上6点进入手术室,直至下午6点还没有结束。妹妹杨凤萍在手术室外急哭了,“就怕哥哥出不来,时间太长了”。醒来后,杨再国忘记了麻醉期过后疼痛的身体,也没问过术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得知弟弟手术成功后被送到重症监护室的那一刻,这个一直坚强寡言的男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弟弟岁数小,他还只有48岁,是我们家的老幺。”他反反复复念着这些话,似乎这些念头能缓解他身体上的痛楚。
除了家人,村里没有人知道杨再国捐肾救弟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三河村妇联主席王群与杨再国的父亲闲聊时,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这让王群也对杨再国佩服不已。“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在担任残疾人信息员的工作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王群看来,这个老实人低调地干了件了不起的事。作为妇联主席,她应该让这身边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为大家所知。
如今,手术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没有了左肾,杨再国的身体还在慢慢恢复中。原本行动困难的肢体如今更使不上力,但看到弟弟的生活已经与常人无异,杨再国也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杨再武也十分挂念着哥哥的身体,除了常回家看看哥哥,每天也是电话不断,时时询问杨再国的身体状况。“他每次都说没有哪里不舒服,但是谁都知道,少了一个肾,身体肯定大不如从前了。”杨再武说,“是三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以后我也要尽我所能照顾哥哥一家的生活。”
新闻推荐
广德讯为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工作,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组织网络的职能作用,近期,广德县桃州镇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新措施,助推远程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专人负责,确保学习不掉线...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