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村:集体年夜饭 全村大联欢■陈泽鑫 本报记者 谭艺莹

宣城日报 2018-02-22 16:24 大字

火红灯笼迎桥头,烟花爆竹齐开道。2月14日大年二十九中午,广德县誓节镇石鼓村王家垱歌舞喧天、热闹非凡,16张八仙桌摆在了村口的大广场,近200位村民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全村大联欢。

篮球场上的乡村“春晚”

“鸡去长空辞旧岁,狗来大地迎新春。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庆2018年新春佳节的到来……”吃年夜饭离不开看“春晚”。上午11时许,待广场上的16张桌边坐满人,主持人走上舞台,用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为乡村“春晚”拉开了序幕。

伴着歌曲《醉赤壁》,12岁的陈周洲身着红裙、衣袂翩翩,优美的开场舞引爆了全场。乡亲们放下手中的瓜子,纷纷站起来鼓掌、叫好、拍照。随后,村民们自告奋勇上台唱歌,小朋友们则在家长的鼓励下进行才艺表演,个个有模有样。虽然“舞台”只是篮球架下几米见方的红地毯,但并不妨碍乡亲们表演和观看的热情。

周军和妻子、女儿坐在离舞台最近的一桌,一家人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表演。为了赶上“春晚”表演和集体年夜饭,他们一家人早早地从县城赶回了村里。周军多年在外务工,最为想念的就是村里的父老乡亲,而今天全村集体过大年,让他再次感受到了儿时的年味。

集体年夜饭“特别香”

在一个小时的乡村“春晚”大联欢中,桌上已碗筷备齐、菜肴满桌。12时,进村路两边提前摆好的烟花爆竹全部点燃,小型“烟花秀”通知大家:开饭啦!

伴着喜庆的歌声,乡亲们一家一家围坐在桌前举杯共饮,互道祝福。还有些村民则举着酒杯串桌敬酒,边喝边拉起家常。十多个家常菜虽非饕餮大餐,依然让大家吃得笑容满面。

70岁的周永华笑弯了眉眼,他激动地说:“在村里过了一辈子,从没全村一起吃过年夜饭。集体年夜饭,吃起来特别香!”75岁的姚启强竖起大拇指:“村里这个年夜饭办得好!”让他满意的可不光这顿年夜饭,村子里换了新变压器再也不停电、村头建了新桥和大广场、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近两年,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姚老忍不住赞叹:“日子越来越好,年也越过越有劲。”

86岁的杜有发一家这天“四世同桌”,儿孙们纷纷从外地赶回来,13口人围成一桌。吃得正欢时,他和陈德财老人被主持人叫到了舞台上——原来,有人匿名给村里最年长的两位老人发红包。接过了红包的二位老人,笑开了颜。

让村民过一个“团圆年”

看到乡亲们吃得开心,张立月放心了。

张立月是这场集体年夜饭的主厨。一个月前得知村里决定办集体年夜饭时,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14日早上七点,张立月就和三四个村民一起,在广场一角的简易四角棚子里忙得团团转,洗菜、择菜、烧菜、装盘……中午太阳日头渐高,她们脸已经晒得通红。但当问她们累不累时,她们一起摆手道:“为乡亲们做年夜饭高兴,不累。”

石鼓村村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赵正权告诉记者,张立月经常外出为结婚宴席、各类流水席做菜,可以称得上“职业”水准,做出的饭菜自然美味可口。

村里办集体年夜饭的想法,是村民周凤国、邱盛彪等5人最早提出的——“现在家家户户条件都好了,但过年的气氛反而淡了,我们村外出务工的又多,想在他们回来时,给他们过一个温暖、团圆的年。”

这个申请立即得到村两委和村里人的赞同。周凤国几人每人主动出资1000元筹办年夜饭,外出务工经商的企业家姚明广等人得知消息后积极捐资,村集体也出资2000元,年夜饭就这么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操办了起来。

这天,村民们拖家带口积极参与,气氛浓烈而和谐,赵正权、周凤国等人都倍感欣慰。他们表示,集体年夜饭还要继续办下去:“我们要让更多村里人吃好团圆饭,过好团圆年。”

新闻推荐

河南小伙骑行上千公里从浙江返乡 单车大军成春运新风景

轰轰烈烈的春运“大潮”正“来势汹汹”,就在不少人为回乡抢票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在浙江工作的河南小伙张少洋却选择了一种颇为“拉风”的返乡方式——自行车骑行1000多公里回家。“春运火车票一票难...

广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