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父亲的嘱托

渭南日报 2016-07-09 21:05 大字

本报记者张晓玲

在铁镰山上,有一个叫西高城的村子。

村子属两宜镇管辖,在大荔县的东北角,东距黄河十多里,北与澄城、合阳两县相接。

村南,有一处崭新的院落,这就是村上的农家书屋。

屋前,翠竹绿藤红花。屋额写着“正德惠民书屋”。下面,是张正德、张惠民俩兄弟的生平简介。外观,青砖绿瓦,朱红大门,古香古色。

入院,过道将书屋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门口有“农家书屋”几个字,里面有电脑、报架、书架,三五个村民坐在桌前认真阅读。西边,门口挂着“张正德藏书”的牌子。屋内,一米五几,满头银发,清瘦矍铄的张国珍埋头修补着小人书。

农家书屋缘何频频出现正德、惠民?这还得从张正德和其长女张国珍及其善举说起。

张正德,1927年参加革命,出生入死,备尝艰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陇县、永寿县县委书记、宝鸡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他心系党的事业,也热爱家乡,购戏装、买树苗,办砖厂、豆腐坊,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深得乡亲好评。

1997年,病重期间,张正德拉着张国珍的手郑重地说:“长久以来我有个想法,给咱村里办个图书室,把我收藏的书放进去,我现在身体不行了,想把这个事交给你来办。”

看着父亲殷切期望的眼光,张国珍双手握着父亲的手,虽然声音不高,但一字一板恳切地说:“我一定办到办好。”

张正德颤巍巍地从枕头边摸出一个用手帕包裹的东西,层层打开,是一枚印章,上面刻着“西高城村图书室”几个鲜红的字。

为了实现父亲的嘱托,张国珍省吃俭用,从咸阳市兴平地段医院医生岗位退休后又外出打工15年,一分一厘,积攒资金。

张惠民,是张正德的弟弟,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朝邑县委第一书记,在村里有一院庄子。张国珍取得叔父张惠民的支持,投入两万元,添置桌椅、书柜、书架,将庄子改造成图书室。同时,动员兄弟姐妹捐书、买书,使藏书从遗存的3000册增加到5000册,门类有政治经济、医疗科技、少儿读物等。

2012年,经过一年的筹备,“正德惠民书屋”正式开放。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两家事 ——永寿县地税局全力推进国地税“全职能”办税服务纪实

周鑫“以前,到税务大厅办税,经常要挨着窗口找,楼上楼下跑,办完国税、去地税。现在只要到联合办税大厅的任何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就能办两家业务,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近日,陕西华浩轩新能源科技开发公司...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为了父亲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