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 ——记陕西省奶牛养殖状元武航社

陕西日报 2017-06-09 07:32 大字
报记者张丹

站在兴平小南村村口,远远望去,“天意牧场”4个大字非常醒目,这里对小南村人意义非常,它见证了这个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

小南村民风淳朴,世世代代以务农养牛为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乳品企业对奶源要求不断提高,这里的牛奶销路成了问题。这时村民武航社站了出来,要在村里建个奶站,让大家统一挤奶。这件事在村里炸开了锅。

“这话谁说都可以,可他,一个残疾人还能干这大事?”乡亲们的质疑不无道理,今年42岁的武航社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家务活全靠妻子一人承担。

“虽然行动不便,可咱有文化、懂市场。如今散户奶源质量不过关,乳品企业根本不收,只有运用现代的挤奶设备集中操作才能提高奶源质量。”2007年,高中文化程度的武航社抵押了自家的房子和土地,用借来的5万元在村子最北边建了奶站,集中为村民的奶牛挤奶,再统一出售给乳品厂,奶站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乳品行业受到重创,奶源销售更是遭遇寒冬。武航社琢磨要有销路,提升奶源质量是王道,而这好奶源必须是实打实能让乳品企业看到的,分散养殖根本行不通。于是,他通过从银行贷款、向亲戚借款、发动乡亲们集资,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起了天意牧场合作社,村民们的奶牛在这里集中饲养。合作社为每头奶牛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饲料也是经营养师调配,达到膳食结构平衡;夏季有风扇和喷雾降温设备,冬季有电子加温的饮水器。合作社养殖、管理的所有流程和环节都有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格式。

有了现代科学的喂养模式,村民们不仅不用操心牛的饲养,更不用为牛奶销路发愁了。如今,天意牧场合作社已是C级牧场,有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双认证,成为伊利奶业兴平供应商。

销路好了,武航社又开始琢磨怎么让乡亲们赚更多的钱,于是他与银行接洽,通过多次协商,最终银行以“五户联保、合作社担保”的形式为村民们提供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我和老伴儿年龄大了,打不了工,就靠5亩地生活,之前盖房的外债一直还不上,日子过得很艰难。”村民武克金说起过去的日子,仍是一把辛酸泪,“多亏加入了合作社,除了当初家里的两头奶牛,我在合作社里贷款18万元,增加了18头奶牛。因为养在这里奶源品质好,收购价也比以前每公斤增加了一块多钱呢。”武克金加入合作社后,每月净赚五六千元,如今外债早已还清,家里还买了汽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些妇女也在这里找到工作,村民们通过合作社走上了致富路。武航社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奶牛养殖状元”,被团省委评为“农村青年领头雁”。

“乡亲们腰包鼓了不算富,精神上充实了才是真正过上好日子。”武航社连续8年邀请兴平市农机局、畜牧局上门宣传科技、养殖知识,为村民们传授技术;每逢过年、中秋,他就以合作社的名义组织锣鼓大赛、广场舞大赛,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家中遭火灾 邻里伸援手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6月6日,兴平市“三创办”和东城街道北关社区领导干部为刘宜俊送去了被褥,进行了慰问。此前,刘宜俊家中失火,是在众邻居的帮助下才扑灭了大火。武汉平回忆说,6月4日晚,他正在家里吃晚饭...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