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孝敬老人,不是亲孙胜亲孙

咸阳日报 2013-09-27 02:25 大字

爷爷并不是她的亲爷爷,然而她却像伺候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二十四年如一日。爷爷常对她说:“爷这辈子无以为报,下辈子当牛做马都要报答你的恩情!”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吕聪 实习生 谢闻笛

9月16日,记者在兴平庄头镇蔡西村杨三女的家中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家门口剥玉米,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爷爷去年就不在了。”提起去世的爷爷,杨三女脸上露出深深的惋惜。“孝敬老人是应该的,虽然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但只要他在一天,我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就这样,在杨三女二十四年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身体健朗,活到了86岁的高寿。

义无反顾,接来爷爷一起住

谈到为什么会照顾这个爷爷,还要从她和丈夫结婚说起。1985年杨三女与丈夫结婚。与公爹一起生活,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她并没有怨言,与丈夫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家人生活虽然艰苦却也美满。杨三女回忆说:“那几年家里的生活确实苦,只有两间瓦房,爹住一间,我们两口子住一间。虽然辛苦,但一家子在一起也没觉得累。没过多久,我看着爹像是有心事,问了几次他都没说,我一直寻思着是不是有啥做得让爹不满意。”经过杨三女再三询问,爹才告诉她,原来他还有一个舅舅,自幼家境贫寒,无妻无儿,独自生活甚是凄苦。“我寻思着老人一个人住着也不是回事,咱家里头虽然困难,但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外面受苦啊。”就这样,杨三女主动要求公公接爷爷过来一块生活。把爷爷接回家后,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侍奉好公公和爷爷。

在接了爷爷以后,一家人虽然贫穷,却也过得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公公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身患不治之症。丈夫身为民办教师,虽心急如焚,却也不能长期离岗。这时,还是杨三女冷静地站了出来,“他是老师,就应该坚守岗位,不能因为家里的事情就耽误了那么多孩子的学业。我给他说‘天大的困难也有我顶着!\’”就这样,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每天家里医院两头跑,在医院照顾公公,她喂水喂饭,有时晚上便在病床边打盹,白天又在家里照顾儿女。“那一阵每天医院、家里、田里几处跑,有时候真累得腿都抬不起来,站着都能睡着。”就这样,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直到公公离开了他们。

为让爷爷过好,她对自己和儿女很“吝啬”

公公去世后,杨三女和丈夫一起养育儿女,照顾爷爷,一家5口在艰苦的生活中感受着家的温暖。2007年,爷爷突患脑梗,几近瘫痪,在住院的两个多月里,她没日没夜在身边守护,寝食难安,比当时照顾公爹更尽心尽力。“爷爷过了一辈子苦日子,老了我们就应该让他安享晚年,尽全力给他最好的生活。”爷爷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一天三顿饭杨三女都是一勺一勺喂,擦身洗脚,换洗衣物,每一件事情她都亲力亲为,甚至每次爷爷如厕都是她架扶着,解衣系带,天天如此。一般人认为亲生子女都难办到的事情,杨三女却说:“这都是我应该的,这是人之常情么。”

平时的生活中,杨三女对待自己和子女都十分吝啬,但对待老人却慷概大方。几次,儿女哭闹着要吃雪糕,吃西红柿,但是她都坚决回绝了,爷爷爱吃肉,爱吃瓜果,她却毫不吝啬,尽可能满足老人的要求。“孩子们享福的日子在后面呢,可是爷爷享福的日子不多了。”在杨三女家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天孩子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关心爷爷,端茶递水,跟爷爷谈心。要让爷爷感受到家的温暖。2012年,86岁高龄的爷爷离开了,他一辈子没有妻儿,但是他并不担心没有人为他送终,因为在他心里,杨三女一家便是他的儿女。(B)(15)

新闻推荐

我是小小存钱罐

兴平市槐巷小学小记者张沁旸我是小小存钱罐,你可别把我看不起。一分一角都存进,它们来得太不易,小主人不贪零食,不买玩具,全部进了我的肚囊里。小主人,小主人,要把我送到哪里去?芦山地震牵人心,我会尽些绵...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