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孩子当自己娃爱”
只要有空闲,两个孩子就缠着“妈妈”给她们讲故事。
两个小不点就喜欢黏着稍微大点的小玲。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刘江 实习生 高姝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兴平救助站,3个不幸孩子在这里有了第一次生日、第一件新衣,有了无限疼爱……用5岁小欣荣的话说,“我有很多妈妈、爸爸……”
“欣荣、小燕,快来看看徐妈妈给你们拿什么来了!”徐亚红费力地提着一个大包,把正在值班室玩耍的两个小家伙叫到身旁。“哇,新衣服,新裤子这么多,这个蓝棉衣好漂亮!”5岁的小欣荣第一个扑到徐亚红跟前,迫不及待地打开包翻着,“这是红棉衣,怎么认成蓝色的啦?”徐亚红宠溺地揉着小欣荣的头发,然后拽过一旁有点怯怯的小燕,“来,徐妈妈给我们小燕子试试你的新棉衣,看看怎么样?”和活泼的欣荣比,6岁的小燕看上去有些腼腆。
这是2月5日上午,记者在兴平救助站看到的温馨一幕,如今这里除了最小的欣荣和小燕两个孩子外,还住着12岁的小玲和小燕的姐姐,这4个小女孩都因为各自家庭不幸失去了关爱,或无法得到关爱,然而,她们却幸运地在这里找到了家,找到了爱!
“我有很多妈妈爸爸”
“欣荣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小的孩子,2012年7月中旬被我们接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兴平救助站的副站长马晓绸仍旧一脸的心疼,“小欣荣的妈妈是智障,17岁走失后,4年不知去向,当家人找到时,已经生了小欣荣,而且在外流浪3年,后来经人介绍,带着欣荣嫁给了大阜乡一户人家。”马晓绸说,本以为这下3岁的小欣荣可以有一个安定的家。谁料,没多久她妈妈再次出走,不知去向,大阜这户人家怎么也不愿收留小欣荣,小欣荣不得不回到外婆外爷家。然而随着外爷的去世,智障的外婆和小舅不仅无法照顾欣荣,还经常打骂、虐待。“当我们得知情况后,去接小欣荣时,那个小身影就窝在肮脏不堪的家里,满身的痱子,可那一双清澈无知的大眼睛一下子揪住了我们工作人员的心。”马晓绸告诉记者,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是他们唯一的想法。
回来后,欣荣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并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上学,每天值班工作人员都会负责轮流接送。也许是年龄小容易遗忘不幸,也许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给她无限的关爱,不到半年时间,小欣荣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阿姨,你看我的衣柜,有很多衣服哦!”采访中,活泼的欣荣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她的衣柜,献宝似的给记者展示她一柜子的衣服,“我还有漂亮的公主裙,夏天我就可以穿了!”她一脸的小认真,逗得在场的人直笑。
但是,当问起小欣荣妈妈时,小欣荣会很毫不犹豫地指着马晓绸、徐亚红等工作人员说,“这都是我的妈妈呀,我有好多妈妈呢!”
“为了孩子,每晚要起夜五六次”
和小欣荣的活泼相比,今年刚6岁的小燕就显得沉默、腼腆。“孩子现在好多了,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照顾,和我们相处得已经很融洽了,关键是也有了欣荣这个活泼的小妹妹陪着。”作为救助站儿保科的主任,徐亚红对孩子的心格外重,她告诉记者:“小燕和她15岁的姐姐是去年10月底一起被我们带来的,姐姐因为精神上有问题已经被我们送去医院接受治疗。”徐亚红说,不仅是她的姐姐,她妈妈也因精神问题在医院治疗,而小燕和姐姐之所以会被接到救助站,是因为她们的父亲在去年底因为无法忍受大儿子恶劣的行径将其打死,随后自己投案自首,留下年幼的小燕和精神不正常的姐姐、妈妈,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
“小燕刚来时,一句话都不说,特别沉默,我们大家就想着法陪她做游戏,还带她去咸阳看花展、去游乐园,想让她尽快忘记家里的不幸。因为和欣荣年龄相仿,特意安排她们两个小家伙住一个房间,我们照顾起来也方便。”徐亚红告诉记者,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轮流24小时值班,晚上都和孩子们睡在一起,“小燕身体上有些小问题,因为年龄小不方便治疗,导致每天晚上都要小便五六次。”为了让孩子的床总是干爽舒适,徐亚红说,工作人员值班时都会给自己定上闹钟,每两个小时起来抱着小燕小便一次。“有时想想,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没这么用心过啊!”徐亚红感慨道。
“孩子有特长,我们都会培养她”
“姐姐,你给画个蛋糕吧!”“姐姐,你过来看我叠的手绢。”“姐姐,姐姐……”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两个小家伙总爱围着小玲。小玲今年12岁,正在上小学5年级,也是来救助站时间最长的,有一年多了,和小欣荣、小燕一样,她母亲也有精神问题且不知去向,父亲将她送回外婆家后杳无音信。“她的两个舅舅精神也有问题,当我们发现小玲时,她已经和外婆在兴平市某单位窗台下露宿了一段时间,靠和外婆拾破烂为生。”徐亚红说,因为小玲来时抵触情绪很大,也显得非常自卑,不愿和他们交流,送到学校后,他们课间去观察过几次,孩子总是一个人在一旁看着别的同学玩,没有朋友。“为此,我们赵克彪站长还特意和学校的老师沟通,让小玲担任副班长,然后展开手拉手活动,让孩子尽快进入正常生活中。”徐亚红说。经过大家心贴心的努力,时间长了,孩子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爱,现在小玲不仅在学校表现好,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小玲有画画天分,我们发现后,还特意给她报了培训班,让孩子的爱好能延续下去。”徐亚红自豪地给记者指着救助站走廊里贴着的一些画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出自小玲之笔。
“没有好的归宿,我们会抚养孩子”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多的是孩子和这里工作人员相处的那份自然和融洽,也打心眼里替她们高兴。她们其实是有家的,甚至是有亲人的,但是她们却不愿回家,只认这里的“爸爸、妈妈”。
“孩子们在救助站里,得到了尽可能的照顾。”兴平救助管理站的赵克彪站长这样说。在救助站里,设有电脑室、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等,孩子们按男女分住不同房间,“在孩子放假期间,我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这几个孩子的课程进行辅导,或者教一些新的知识。”赵克彪说,虽然再好的地方也比不上有一个温暖的家,而且按照相关规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天。但目前,这几个孩子因为情况特殊不得不长期滞留在救助站,“如何安置这些儿童,其实是摆在救助站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也在积极摸索、想办法。”但无论怎样,他们对待孩子会像对自己的娃一样,如果孩子没有好的归宿,他们会一直抚养直至她们长大成人。 (B)(14)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智超)2月19日,兴平市召开春节收假后第一个大型会议,该市市委、市政府拿出36万元表彰奖励一年来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2年,兴平市深入开展“大项目提速增效...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