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体验农村新年 农民生活水平观念不输城里人

咸阳日报 2013-02-19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 吕聪 实习生 荆学森

大红的灯笼高挂枝头、亮丽的街灯星星点点、秧歌舞起锣鼓敲响,节日的喜庆氛围体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当我们沉浸在城市的繁华中时,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会怎样过年?他们迎接新年的方式有何不同?他们的衣食住行有了哪些变化?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记者随友人到兴平农村体验他们的新年。

穿的是名牌、吃的是反季节蔬菜、脚下踩的是油门和离合,晚辈欢喜来拜年,长辈们出手是百元“红版”的压岁钱,记者一路走来收获甚多、眼界大开。

过年新衣讲“名牌”

记者在兴平市西吴街道办油郭村看到,村民们家家户户贴着对联,有村民家门挂上火红灯笼,孩子们撒着欢儿追逐嬉戏,大人们眉开眼笑,客气地与路遇的每个乡党寒暄拜年。记者注意到,身旁经过的老人们有的身着波司登羽绒服,有的穿着高档次的夹克衫,年轻的男子和媳妇们各个衣装一新,仔细一瞧,竟多是各种名牌。一位张姓大爷高兴地说:“咱身上穿的可不比城里人差,虽然咱不知道是啥牌子,”一边说笑,他一边向记者展示儿媳给自己置办的新衣。

反季节蔬菜上了桌

走访中,记者发现农村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各方面提升。仅从吃上说,只要你走进任何一个村子,都会发现一两家成规模的鲜菜店。店内不仅经营蔬菜,也会添售调味品和各种水果。商品种类繁多,从以往的时令蔬菜,到类似土鸡蛋、肉丸子、黑猪肉、鱼类海鲜等竟也很抢手。正值饭点,田阜街道一家鲜菜店生意正好,店主一边忙活一边感概:“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年,包顿饺子就开心得很,有的人家杀鸡宰羊让人羡慕,如今农民都不眼馋这些咧,大家讲究吃得健康吃得有特色!”

压岁钱水涨船高 农民压力有点大

过年走亲戚少不了“礼当”,记得小时跟父母回乡,宣纸包装的点心、“麻糖”,外加几斤苹果就能走亲戚。而现在农村的小超市里,营养快线、软香酥、蜂蜜、烟酒成了“礼当”的主选。拜年时,踏进亲友大门,孩子们争相跑出,一声底气十足的“叔,过年好”便能收到少则50多则100元的压岁钱。阜寨镇高王村一位董姓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他小时候还收过5角钱,到后来变成1元2元最多也不过10元、20元,而如今“这点钱都拿不出手了,关系近的出手就是50元、100元的大钞”。不少在外务工的青年人称,光是每年发放压岁钱的支出已感有些吃不消。

开着私家车拜年

在农村的大小街道,各种私家车越来越多见。村民们开车上县城购置年货、开车走亲拜年,成一大亮点。据村民讲,私家车的数量每年还在大幅增加,这也从一定程度体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多。

经过一圈体验,记者发现在农民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生活观念的改变、生活品位的提升。不过记者也想说,发压岁钱仅是图个吉利、礼尚往来,别让这小小的红包成为你我的负担。少些攀比,多些情味,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B(15)

新闻推荐

2012年综治工作回眸 上

本报记者张蓉2012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式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成为综治工作中的热词。这一年,市综治委在各项工作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通过开展一系列打击犯罪专项...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