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洞天福地悟人生 ——走进道教圣地黄山宫

咸阳日报 2012-04-24 23:56 大字

唐明皇亲手所植的槐树——太上槐。

每年阴历二月,一些善男信女便来黄山宫,烧香焚烛,顶礼膜拜。

本报记者 刘伟 文∕图

芳菲四月,万物争春。

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带走了尘世的喧嚣与尘浮,使大地每一个角落都萌生着绿色的生命。地处兴平市马嵬镇李家坡村的黄山宫,静静地躺在苍穹郁蓝的怀抱之中,显得宁静而又祥和。

多少年来,这一颇具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的道教圣地,曾吸引着无数僧道术士接踵而来,焚香叩首,修真养性。

跨过双龙桥,拾阶而上,来到黄山宫,一种无形的震撼直抵心灵,使人不敢高声喧哗,崇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不难想象,当年这里的道教活动是何等兴盛!善男信女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在烟雾缭绕中,挨个上香跪拜,敬神作揖。没有尘世间的纷纷扰扰,没有相互间的尔虞我诈,没有你我间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清静无为。

如今,这一道教活动的兴盛之地在经历了千百年后,用那些久经沧桑的雕文刻字见证着其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这里隐藏的传奇故事……

老子讲经传道之所

相传黄山宫原称黄山庵,曾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聃(即李耳)讲经传道、炼丹授徒的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始祖李耳因母怀81岁而生,故号老子。老子学识渊博,道行颇深,声闻遐迩。他经常到处传播《道德经》,竟同化了96家外道、81个胡国。周至终南山麓的楼观台和兴平马嵬坡上的黄山宫,是他讲经传道、炼丹授徒的两个重要基地。他往往是骑着青牛,白天去楼观台讲经布道,晚上回黄山宫歇息,其所以有这样的速度,因为老子本来就是神仙。他在黄山宫教出了两个徒弟,一个是铁匠、一个是烧窑匠。老子的母亲也住在这里。

一日,老子的母亲白天眼望渭河之水波涛滔天,感到害怕,晚上便深感不适,多夜不能安眠,总觉得渭水滔滔,朝着黄山脚下冲来,而且越来越害怕。李耳看到母亲病状,非常忧虑,于是就带着母亲和徒弟迁往楼观台。后人为纪念他,便在这里建立道宫,后称黄山宫。

道教活动兴盛之地

因黄山宫与楼观台南北遥相对峙,后人便把黄山宫称为北台,把楼观台称为南台,同视之为道教圣地,在两台同时建了老君殿、炼丹炉、老母殿等代表性的建筑物,雕梁画栋,十分雄伟,并在殿内雕塑了老君、老母和两个徒弟的塑像,工艺十分精细。因系历代修建,逐年添塑,这里的神像越来越多。后来成了有名的九沟十八洞,洞洞有神像,个个是宫院。于是,宫殿、楼台、亭、阁遍布山上山下,一片华丽,朝拜听道的人熙熙攘攘,上香叩头一步一拜。每年阴历二月初九、初十,一些善男信女先去南台楼观台烧香拜道,十四、十五便来北台黄山宫,烧香焚烛,顶礼膜拜,道事活动往往通宵达旦,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黄山宫地理位置独特,北依黄山,南隔渭水,远眺终南,西贴大寺沟,东俯冯家沟,道院正处在一个半圆形的二级台原上。极目南望,碧野千顷,下瞰脚底泉水叮咚,环顾四周,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黄山宫在它的历史上有着繁华昌盛的一页,这里曾是汉、唐帝王涉足的道教最繁华的圣地。《汉书·地理志》说:“槐里有黄山宫,其宫殿宇繁多,古柏苍天,山川秀丽,风景郁然。”相传汉孝惠帝来到这里观光狩猎,曾拨款兴建,被道教称之为“洞天福地”。《三辅皇图》记载说:“黄山宫在兴平西三十里,(汉)武帝微行,西到黄山宫,即此也。”传说汉武帝看到这里端直入云的白杨树,便呼之为“端正树”,并诏旨重修老君殿。也有人相传这里曾是唐三藏西天取经走过的地方。

寒暑傲立千年槐

围绕道教圣地黄山宫,流传着一个迷人的故事。今日的黄山宫,仍保持着往日的老子洞,洞内有老子李耳的塑像。塑像面南,正对着的是宫院中央的一棵千年古槐,它便是唐明皇在马嵬兵变中贵妃死后祈灵于老子时亲手所植的太上槐。

传说,贵妃死后,玄宗六神无主,无可奈何地登上黄山宫,朝拜老君。心想:老君乃我李家先祖,唐室江山,李家天下就要毁于我手,一代风流真不知要落到何等地步!他进了黄山宫大门后,跪拜在老君像前,把上山时拄的一根槐树枝顺手插在土里,说:“苍天呀!老君!我李隆基若能活着返回长安,你就叫这根槐枝生根发芽。”第二年肃宗李亨平息了安史之乱,请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时,果然这根槐枝发芽了。于是,唐肃宗便封这株由太上皇李隆基插下的槐枝为“太上槐”。

到现在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这株槐树还生长在黄山宫的宫院里,虽然它的树干已经倾身斜卧,苍老枯萎,但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地指向东南方向的长安城……(C)⑤

新闻推荐

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

兴平市西吴镇齐家坡小学贾秋香李晓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预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放下包袱,打破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走...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