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的守护者——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兴平桑镇司法所长弓争胜 许建刚
他,曾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陕西省十大法制新闻人物”、“陕西省百名调解能手”、“咸阳市十佳调解能手”、“兴平市十大金城卫士”等荣誉称号,曾被省司法厅授予二等功一次,连续十五年被评为省市人民满意的司法干警、优秀司法所长。咸阳日报、西部法制报、三秦都市报、省、市各级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事迹,他就是兴平市桑镇司法所所长、调委会主任弓争胜。
基层工作30年来,他因时因地,结合形势、纠纷的特点以及当地民俗,总结出的能人介入、换位思考、善意欺骗、釜底抽薪、礼让包容、等多种调解方法及“五心”原则,使得他在调解农村各种民事纠纷时游刃有余。
某一天,弓争胜接到焦家村调委会主任的电话,说该村村民张某某夫妇与儿子因赡养问题发生矛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请求立即派人平息矛盾。弓争胜和司法所两名同志立即前往焦家村,只见张家父子,老子不像老子,儿子不像儿子,互相破口大骂,挥拳欲打。原来父亲张某某抱怨儿子忤逆不孝,不尽赡养义务,儿子怪罪老人一碗水没端平,在经济上、生活上偏袒长子,所以不管老人。找到问题症结,弓争胜以事论理,“对症下药”。首先,指出老人在言语、行为上的偏颇之处,严肃批评了儿子乱找借口,不尽义务的错误,人常说:“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要得公道,打个颠倒”。这样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儿子顿开茅塞,羞愧难当,当场下跪,决心痛改前非,好好孝敬老人。
几十年来,亲朋好友对他的这份执著不理解,常常劝说:“司法行政工作一无权、二无钱、全靠一张嘴,两条腿,成天给别人说好话,出力不讨好,有时还丢人”但他却不以为然,答道:“世人都想把官坐,谁是牵马坠蹬人?如果这些”鸡毛蒜皮“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百姓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
十几年前,桑镇苟家坡村发生了一起患有神经病的儿子持刀杀死自己父亲的事件,当时,老人的女儿已出嫁多年。事件发生后,老人在村里除患有神经病的儿子外,再无任何直系亲属,只有一个兄弟。在如何处理善后事宜、安葬老人的问题上,女儿不闻不问,态度消极,村干部多次做工作,也未奏效。后来,老人的兄弟安葬了老人,承担了一切费用,村干部将老人房屋钥匙交给他兄弟,并许诺:在老人儿子不在人世后,由其继承老人的房产。后来,老人儿子死了,老人的女儿又出面要继承老人的房产,与叔父发生纠纷。弓争胜得知这一情况后,从亲情、血缘的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讲了人情世故,讲了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和包容文化,并结合现行法律讲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但这位女儿却不买账,她质问到:“你这么热心这件事,是不是想图我爸的财产?”弓争胜同志压住内心的火,而是继续与这位女儿交涉,最终使得老人的女儿自愿放弃索要房产,并表示尊重当年叔父和村委会的约定,双方在亲情的融化下得到和解。
弓争胜常说,我们干的是百姓的事业,解的是百姓的忧愁,保的是百姓的平安,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才会充满激情。
从事基层调解工作30年来,弓争胜同志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却为社会的平安默默地奉献着。有人用“和风化雨,润物无声”来形容他的工作,有人说他就是群众身边的“办事员”。30年来,他共化解各类群众矛盾纠纷870余起,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100多面。(C)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海洋)“我爸还在屋里休息,为啥他的户口就被注销了?”昨日上午,市民刘师傅向本报反映,去年他给父亲办理二代身份证时,户口簿上无缘无故被“死亡”注销了,无法办理。当日下午,记者在兴平市见到了...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