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咸阳城今何在 众位专家有说法

咸阳日报 2011-05-12 00:16 大字

秦咸阳宫复原效果图

秦“驷马驾车”

咸阳是秦国的重要都城,其经营时间,从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从栎阳徙都咸阳,到被楚汉联军灭亡,前后七代国君144年。作为都城,它经历了早期“大筑冀阙,营如鲁卫”,形成了国都的雏形;到以此为中心,“席卷天下”,“襄括四海”、“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兼并六国后的“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最终形成“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的宏伟规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天下辐辏”的中心。历史在此揭开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但是,咸阳作为秦统一后的国都,仅仅15年,就被项羽一把火化为灰烬。经过千年风雨,朝代更替,秦都咸阳已成为一堆堆瓦砾,深埋地下,数代学人需要探究的问题,也因年代久远,文献记载零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不充分,而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近日,记者采访了咸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岳起先生,他就目前秦咸阳城遗址研究中争论的几个问题,介绍了几家有代表性的观点。

“城”有宫城与都城(郭城)之分。宫城指围绕某一独立的宫殿或宫殿群的小城;都城,指围绕整个首都的如汉长安城一样的城。我们说的是都城。

关于秦咸阳城,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宫无城说

王学理先生认为:“早期的咸阳城是以孝公时的‘翼阙宫廷\’为基点向外展开的,而且仅有宫城,并不曾形成真正的外郭城,充其量只有向西扩展的附郭。也许诸多宫城的连属,就是咸阳的大城,其范围大致是西起今毛王沟,东到左排村的咸阳原(即渭北的二级台地)南缘上下,当然,并不包括渭南宫殿在内”。作这样论断的理由,是来自下面的根据:

第一,有关咸阳的文献是详宫而略城,从考古勘测中摸索到宫城的线索,但压根儿不见都城的遗址。《水经注》和《华阳国志》提到的成都像咸阳,也只能是惠文王时期扩大了的宫城。“像”只能说同制,未必全等。

第二,关东国家如齐、燕、韩、赵的都城较为稳定……而咸阳在商鞅变法以来,随着兼并战争的胜利进行而城区不断扩大,军事形势更促使秦君有着更大的政治贪欲,未形成固定的城垣,数有“表河”、“表千”之说。

第三,秦王的政治重心,决事地点,早期在渭北的咸阳宫;晚期在渭南的章台或朝宫;全国统一后,建筑庞大的阿房宫,显然有重心彻底南移的趋向。“宫自为城,长作稳定,未必更筑咸阳大城。”

王学理先生最近没有再坚持原来的观点,他认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咸阳城仍未能找到,甚至连线索也不曾发现,这可能与渭水北移,冲毁南墙以及考古勘探还不普遍,认识受到局限等原因有关。”

宫城皆有说

武伯伦先生的观点是“由于渭水河道北移,秦故城被河崩毁,现已毫无踪迹可寻。”王丕忠认为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三条。(一)秦国迁都咸阳前的国都雍城、栎阳均有城址发现;(二)《荀子·强国篇》所云,荀卿在秦国看到的“都邑”就是咸阳城;(三)现已证实,秦始皇寝园有内城和外城,作为观念形态的埋葬风俗,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反映。秦始皇寝园有内城和外城,正是反映了秦咸阳城有内城和外城的存在。但是王文没有具体说出咸阳城的位置和规模。

刘庆柱先生也认为有城。他根据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测咸阳城的大体位置和范围“东自柏家嘴村,西至长陵车站附近,北起成国渠故道,南到汉长安城遗址以北3275米(因渭河北移,今渭河北岸距汉长安城遗址北部约6500米,估计原来秦都咸阳城南部,约有南北3275米宽的地段已被河水冲毁。)推断秦咸阳城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

有城无郭说

孙德润先生是秦遗址发掘的参与者之一,他根据《水经注》中的记载和自己多年在咸阳的考古实践认为,秦咸阳有城。当属马世元同志所归纳的春秋战国各国都城四种类型中的侯马型,即由多座分散的城组成,位置在长陵车站一带,南部已被渭水冲毁,郭城(都城)西起渭城湾村,东至中龙村与西龙村之间,南临渭河,北达兰池的引水渠。其范围要比刘庆柱先生认为的范围小出很多。孙先生观点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他认为郭城本无筑墙,而是采取四面环水的形式。其理由是渭水北岸的河川台地上,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古渠道,从兴平市东门外的窑头村砖瓦厂到窑店镇等皆有露头,经多次考察解剖,认为该古渠为秦汉故渠,推测为兰池引水渠。这样使得咸阳城,北有兰池引水渠,南临渭水,东有泾河,可谓四面环水了。有城无郭的原因,孙先生总结了两条:其一、“秦国徙都咸阳后,又集中全力向东发展,作战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次战争就动用几十万军队,不可能又动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筑咸阳城。”其二、秦徙都咸阳二十年后,“纳魏河西地”黄河与函谷关才成为秦抵御东方六国的屏障。随着国力的强大东移,咸阳也向渭水以南发展。这一趋势始于秦惠文王,至昭襄王时已在渭水南岸建有兴乐宫和章台等宫殿,有些重大的国事也在这里举行,表明国都准备南迁,更不会于咸阳筑城。

有无未定说

持这种观点的石兴邦先生比较慎重,他提出三种意见,为今后咸阳城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一、可能当时就没有筑城,筑翼阙,以阙范城;其二、“城毁于渭水,不复存在,历史上渭河北移严重,从唐代东渭桥的发掘得知,唐代距今一千多年,渭河北移五六华里,秦至今2000余年,当在10里左右。”其三、“被后世所毁不复存在,或埋藏深而未探出”,石先生认为一、二两种情况可能性大。

岳起先生认为,由于各家对文献理解的角度不同,研究的着眼点,即对“城”的定位出现歧异,因此结论也大相径庭。如有人认为无城墙则难以为城,有人则不拘泥于城墙,而侧重于是否具有城的功能,因此我们觉得要研究咸阳城,似应先对城有个统一认识,然后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最好是先取得新的可靠的能直接说明问题的考古学资料,这样,咸阳城的研究会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来;如果只在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上兜圈子,是不会有所突破的。(C)②

新闻推荐

搭起干群连心桥

兴平市水利局干部任文娇春暖花开的四月,按照市委“我做一周村官”统一安排,我们走出机关,深入桑镇宋庄村,与父老乡亲进行了手拉手、心连心的沟通和交流。进村入户汇民意。我们充分利用群众农闲时间,深...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