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平畜牧产业为群众增收

咸阳日报 2011-04-12 11:45 大字

本报讯(高航伟 马俊平)近年来,兴平市在调整畜牧产业结构过程中,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广循环养殖模式,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去年该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795元,同比增长23%。

该市坚持把生猪“百万工程”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以建设百头大户,万头大村和畜牧业强镇为重点,将生猪“百万工程”建设纳入各镇(办)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在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倾斜。去年拿出257万元,对全市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养猪大户予以奖励补贴。还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在原上3个镇(办)发展“猪-沼-果”养殖模式,在原下地区发展“猪-沼-菜”和“猪-沼-粮”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全市农业中形成生态养殖闭路循环,帮助农民每亩直接增收2000多元。去年,仅西吴街道办散区村循环养殖增收就达300多万元。据悉,目前全市生态养殖专业村达到60多个,年可实现综合效益超过1.5亿元。

与此同时,该市把专业养殖龙头企业当作重点扶持对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仅星光养殖公司一家,年出栏生猪3.7万头,向群众提供二元母猪6000头、三元仔猪10000多头,带动周边2000多户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并逐步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的规范、整合,发展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晁庄实业公司、界庄实业公司、宏源肉联厂等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多万头,有效地解决市场销售问题,提升生猪产业附加值。

截至目前,该市生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突破1000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17个;万头养猪大村达到10个,5000头养猪专业村达到35个。规模化养殖已占到该市养殖总量的50%以上。(B)④

新闻推荐

排民忧解民难 结对子促发展 兴平小“村官”让群众喜笑颜开

本报讯(许建刚尹青)“人家这些娃就是好,跟咱又不认得,还想办法给咱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这样好的‘官\’可真少见……”提起咸阳市中院的这些“村官”,兴平市南市镇史明村70多岁的老人姚亭福一说起来就...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