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听听农民怎么说

咸阳日报 2010-11-04 13:4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波海

咸阳市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从9月2日起,全市已经全面安排——建立工作机构,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意见,广泛进行宣传,工作启动阶段紧锣密鼓,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有关单位正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使现在已经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村居民中,有一批人进城落户或进城居住。10月15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鬲向前来咸阳市,检查调研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查看了秦都区和市上的工作情况,听取了汇报,认为咸阳市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坚强有力,重点十分突出,落实效果显著,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那么,农民对这项政策措施是如何理解的?他们都有什么打算、担心和建议?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农民,听听农民怎么说。

“这是一件好事情,我和媳妇就想走这条路。”

薛文德是兴平市南市镇北市村村民,他和媳妇现在都在县城打工,儿子17岁,正在县城中学上高二。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还有写作特长,所以好找工作,也相对稳定,他对自己目前的处境还比较满意。他说:“农民进城落户,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让有条件的人进城,最基本的就是他有能力,有固定工作,能在城里立住脚。我和媳妇就想走这条路,我们村现在正在调查摸底,已经开始有人报名,我和媳妇商量,也有这个打算。”

老薛不愧为有文化的农民,他还给记者论说了一番收益账:“现在农民是各家各户小面积耕种,小打小闹,效益差。我家里有三亩苹果,树已老化,一年把投资一刨就不落钱,有时还赔着呢。作务苹果又苦又累,这几年又没效益,就想把地撂了去。另外,耕地和庄基地还要赔付,可以解决在城里安家问题,考虑也不会有多大困难。”

“我希望有人进城,留下地让我耕种。”

在平陵脚下,50多岁的李建成正站在地头的一台大型播种机旁等待播种,两位土地的主人正在扬化肥。记者走上前去,和老李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已经成家,他动用了所有积蓄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老二正在上大学,上学费用以及将来成家、买房还得靠他。就这样,他还算这些年过得比较好的。他说:“去年我买了这台大型播种机,总共11万多元,国家农机补贴3万多元,我自己仅掏了不到8万元。如果农民进城能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对我来说是好事。现在由于各家小块耕种,机械化施展不开,很窝工,我这台机子如果在大田里连续播种,每天能种300多亩小麦,但现在每天只能种100多亩,好多时间都浪费在转移途中和等候上了,相应的,我的收入也减少了一半多。”

记者问老李有没有进城落户的打算,他笑着说:“进城当然好,谁不想?但对我来说,进城要给自己买房,还要给二儿子交学费、成家、买房,哪能负担得起?我有这台农机具,倒希望其他有条件的人进城,留下地让我耕种,到那时候,我的收入一定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也期盼着这项政策尽快实施!”

“国家粮食补贴政策这么好,我还是撂不下我的地。”

45岁的刘泾阳在兴平市城区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在他看来,农民进城落户这个政策,适合那些农村退休的职工、教师的家庭,还有那些在农村家庭条件好、办企业、有资产的家庭,他们现在大多已经在城里买了房。他说:“对于像我这样靠种地、打工的普通农民,肯定有许多人担心到城里买不起房。城市消费水平高,今天早上工地食堂去买菜,一个西红柿就1块钱,一斤韭菜两块多钱。现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这么好,我还是撂不下我的地。如果把地交出去,就没有了长远收益,对我这样的农民,可以说离了地就活不下去。我愿意把这些地种上,农忙干几天,农闲进城打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刘泾阳又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拥护农民进城落户政策。如果这项政策能推动大承包,有人承包能种几百亩地,我在农村打工一天能给个五六十元,我当然愿意。”

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广大农民对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的理解、支持和期盼,也深切地感受到强调“有条件”的实事求是和“农民自愿”的深得民心。记者相信,这项惠民政策一定会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C)①

新闻推荐

兴平市检察院办公室为法律监督蓄势加油

本报讯(杜瑞鹏吴卫江)兴平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办公室服务和保障功能,为法律监督事业铺路搭桥,推动了检察工作的科学开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全力增强队伍凝聚力。经常组织干警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办公室干...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