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忠贞爱情 千古流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

咸阳日报 2012-04-10 23:57 大字

美妙的爱情传说与织字成锦的技艺,对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纺织史等具有特殊意义。

《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传承人赵哲,创办的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非遗项目保护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

苏蕙织锦回诗

本报记者 刘伟 实习生 雒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为人生的一大喜事,新人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浪漫的婚礼,从婚房到嫁妆,从婚车到酒席,从摄像到仪式,都会颇花一番心思。然而,在追求时尚品质的今天,武功县还流传着一种简单却又不失浪漫的风俗——送手绢。结婚这一天,娘家要准备数百个手帕,送给吃筵席的众亲友,寓意着男女双方对婚事忠贞不渝。

千百年来,“手绢相赠”已成为武功婚俗中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究其文化根源,则与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有关。相传武功苏坊有一个名叫苏蕙的女子,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苏蕙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吟诗绘画,织锦刺绣,家乡苏坊村及武功乡亲将她的聪明才智传为神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蕙与父亲去法门寺逛庙会,遇到如意郎君窦滔,窦滔能骑善战,武艺高强,婚后夫妻十分恩爱。

但好景不长,窦滔从军后,某次借故违背苻坚派他攻打晋国的命令,苻坚一怒之下将其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一带)。窦滔走后,苏蕙思夫心切,每日写诗抒怀,年复一年,竟写诗七千九百多首。

公元375年,苻坚为了借助窦滔才略,便又起用他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赴任时,窦滔带走了在敦煌流放时认识的一位歌女赵阳台。苏蕙知晓后,宁愿留在家中侍奉年迈的婆婆。为表达坚贞的挚爱与分离后的悲痛,于是用五彩丝线织成诗文,长宽8寸,共841个字,不论上下、左右、巡回诵读,皆成诗篇,其诗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情真意切、如怨如诉。伤感处催人泪下,愉悦处涕破笑来,真可谓妙手天成。这就是流传千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文的《回文璇玑图》。窦滔感于苏蕙深情,便将宠妾送回扶风家中,与苏蕙和好如初。

苏蕙的织锦回文对后世影响极大,由织锦回文璇玑图起源的小手绢更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引发了民间送手绢风俗,武功乃至关中至今保留着结婚当日送手帕的民间风俗。

“《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深深扎根于民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武功县文化馆馆长刘哲介绍说,这一项目保护意义重大,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美妙的爱情传说与织字成锦的技艺,以及民间送手绢风俗,对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纺织史等具有特殊意义,合理开发将会产生较大的品牌效应。

《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传承人赵哲,一直致力于对苏蕙民间故事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并对织锦回文潜心研讨解读,对送手绢风俗进行保护,其创办的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为非遗项目保护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今后我们将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努力寻求新时期传承的有效方式,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刘哲说。(C)⑤

新闻推荐

对职校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武功县职教中心张春凤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1、思想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2、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太稳定。3、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4、...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