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和希望
1月14日,《教育周刊》召开了校长联谊会,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幼儿园园长就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如何通过《教育周刊》这个平台更好地展示咸阳教育的风采,如何真实地报道教育新闻,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同时大家就一些不负责任的小报对学校不公正、不客观,明显带有炒作性质的报道对学校教学所造成的伤害也进行了讨论,大家共同的感觉是:教育关乎每一个人,需要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周刊》从创办以来,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用他们的办报理念和报纸质量赢得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我们编发部分校长的发言,以飨读者。(E)①
彩虹中学校长高记平:针对当下一些媒体关注的学生补课问题,不能机械地一刀切,教育要符合发展要求,要辨证对待,我们强调办人民满意学校,现在人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考上大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就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家长心愿,符合学生成长,不能拿荒废几代人来机械地实施一个空洞的想法,那才是历史的罪人。那些一时作秀讨好老百姓的行为是短见。周刊版面上可加入家庭教育内容,多刊发基层通讯员的稿件,提升报纸信息量和指导性。
市实验小学校长纪明耀:长期关注这张报纸,也积极参与到写稿之中,希望更多的校长能参与其中,多思考教育问题,多研究教育理论,把自己的见解、思想通过这一平台能够与大家分享。其实咸阳市一些学校都有自己在管理教育上的长处与优点,这种校际间的取长补短是非常有益的,让更多的学校通过这张报纸来了解和学习参考其他学校的做法,这会令人少走弯路,开阔眼界,高效教学。关键是更好发挥这张教育报纸的信息平台作用。
中华路小学校长李潇:小学生更应受到社会关注,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我们学校开设“小记者站”也是基于有益于学生成长,希望今后能多开展活动,给学生以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现如今网络无处不在,对学生心理成长和思想动态影响巨大,对于小学生,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态度,对一些事物免疫力差,媒体就要加以良性引导,组织教育专家开设栏目,拒绝不良网络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还校园一方干净的天地。
风轮小学校长张维:从每期报纸中可以看出,教育周刊办报思想很认真,方向很明确,就是服务于教育事业,通过记者或通讯员,一所小学的活动见诸于报端,实为感谢,一个事业要发展,没有理解不行,没有支持不行,这种宣传就是一种支持与理解。建议每个学校建一个教育周刊阅报栏,让这张土生土长的咸阳教育报真真正正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家的知心人。
二纺机子校校长张宽斌:说实话,教育周刊是我的老朋友,王主编也是我的老朋友,这张报办得很切实,能引起师生的兴趣,但如仅限于这样我认为还不够,要办大教育,学习大家,学习专家,要敢说实话,实心实意地为师生服务。常言道:实则诚,诚则通,通则活,活则自然。报纸要办活,就是要实字开头,多与基层师生接触,让鲜活的新闻成为促进教育工作和激励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推进器。
道北铁小校长王静: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校长、一个“孩子王”,觉得做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理所应当的,但当周刊报道了我的事迹,很多人因此知道了我们学校和我,才知道周刊的影响力很大,也深受师生喜欢。周刊人做事很踏实,希望周刊越办越好,成为全社会都喜欢的一张主流报纸,同时希望开设家教栏目,如“家长开放日”等,拉近学校与家庭、报纸与家庭的关系。
渭城区塔尔坡学校校长赵全正:常言道,干法不如看法,你干得好坏,不说出来谁知道,现在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把学校丑化,歪曲事实,为一己之利。这时候就要找党的喉舌,周刊就是要发挥喉舌作用,多发现教育战线的真善美,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学校、关爱教师,更加配合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
长武县昭仁中学校长孟永辉:一期报纸就是一道风景,一个人物就是一种精神。教育需要奉献,尤其是山区的教育更需要奉献,当这种奉献被发现或报道,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激励和鞭策,就是对人民教育这种人生选择的肯定,希望教育周刊在新的一年里,多走偏远学校,多关注偏远学校,让大家成为一家人。
陕科大附中副校长龚世平:多年来我都关注这张报纸,对报社能专注于教育发展十分感谢,我们学校的一些活动通过这张报纸报道更增强了我们名校的知名度,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对于报纸的发展应该有家庭教育的天地,有社会关注教育事业的声音,要多关注问题学生、关注问题家长,因为这些对学校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问题家庭给学校教育造成了隐患,给他们以关注和帮助,让我们这份教育报更温馨、更有人情味。
泾阳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刘文鹏: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说到底还是体制造成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不改变,学校补课就无法根除。把教育办好,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周刊已实现了全覆盖,要加强对县区教育总体发展的报道,针对各县区教育特色进行展示,提升亮点知名度,也是对全市教育发展的贡献。
渭城区双泉学校校长任妙奇:周刊我们订得很多,虽然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郊接合部学校,学生家庭背景差异大,但对于学习上进都是一个心思,一些家长也很开明,很放心学校,这都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了这份支持,我工作的精神更大了,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回报家长的殷殷期望是我这个老教育人的心里话,与媒体成为朋友,用媒体的宣传提升渭城及学校教育的知名度,让在这方土地生活和工作的家长安心放心,这是一项历史使命。
陵照中心小学校长朱创伟:作为身处交通要道的农村学校,当地交警多年帮助我们学生安全通行,通过教育周刊对这一可贵事迹报道后,当地交警更加认真起来,我们学校也成为平安校园,张扬一种社会责任,弘扬正气,这就是咸阳这一主流媒体给我的感觉,她是我们的知心人,是大家的真朋友啊!
电建学校校长赵伯让:对于一个人来说,接受学校教育就那么十几年,不抓好就不行,这就要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充分认识教育的关键所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学生上,要善于引导,教育周刊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报纸认识学校生活的斑斓多姿,学习写作培养兴趣,我们一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好工具。
旬邑县幼儿园园长张娥:学前教育近年来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咸阳学前教育走在全省前列,这得益于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所以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教育周刊也应当多将视角转向这里,这里同样花朵烂漫,这里同样风光旖旎,这里同样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园丁。衷心祝愿教育周刊越办越好。
水电学校教务主任曹淑娟:我从校园BBS上认识了教育周刊,也参与其中,感到受益匪浅,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说要多给教育一些宽容和理解。建议周刊要扩大通讯员队伍,这样基层鲜活的信息才能及时见报,开设治校专栏,对一些好做法进行推广,相互借鉴,可以刊用一些教师心理问题方面的稿件,触动心灵,才更感人。开设关于青少年问题解答式栏目,如知心姐姐等,及时解答成长路上的困惑。
武功县普集高中校长马鑫:如今的校长很难当,社会对教育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人面临着教育质量提升和校园安全的双重压力,何况对于农村学校,现在留守学生多,家庭情况日益繁杂,学生思想日渐活跃,这些都是对教育的挑战。
回到前面的话题,补课、收费等引发的矛盾时不时冲击着学校,家长和社会又盯着学校要质量,学校成了弱势群体,社会感受不到教师的奉献和辛苦,只感到学校怎么又收费了等,学校作为一个管理那么多有思想、有生命的一个机构,实际是很难的,可以说如履薄冰,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应多给学校一些关爱和宽容。
兴平陕柴小学校长王志成:这些年教育一直是热点问题,成为热点是件好事,有更多人关注,有更多人关心,有更多人关爱,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校长们殚精竭虑、一心一意把教育办好。教育周刊走过了六年,通过几年了解,深感咸阳发展需要这样一张报纸,教育界更需要这样一张报纸,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这张报纸就是一种精神,是社会对教育的关爱精神。
三原县教育局宣传组组长李俊:三原是教育大县,也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领导对此都很关注,这也是三原的一个品牌效应。在这里我只想说,教育到底谁有发言权,是家长有呢?还是那些不了解教育的人?抑或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现在对于教育干扰的噪音太大,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抓住一点,放大负面的东西,其实是扰乱了教学秩序。周刊坚持正面报道,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感谢,报道要看主流,多挖掘吃苦奉献精神。三原教育局还将加强与周刊的战略合作,为进一步推进县域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乾县长义中学校长王克荣:社会纷繁复杂,能静下心来办一份为教育工作服务的报纸实属不易,办学也是一样,现在交通安全频发,暴力事件低龄化发展等,这些社会问题都被不自觉地推向学校,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误导受众,将一些本不该扩大的加以扩大,使社会舆论偏激化发展,这都是极不正常和可气的,我们有教育周刊这个良好平台,通过她将社会舆论引导到一个正常状态,这一点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泾阳县白王中学校长曹炳乾:泾阳白王中学曾经很辉煌,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作为现任校长,还想重振往日雄风。把学校办好,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宣传工作就显得很重要,我校过去流失的学生,现在开始回流,就是严抓质量管理的结果。周刊报道过我校的一些新闻,效果很好,学生自愿订阅周刊的积极性很高,对学习很有促进。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利用这张报纸,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景东旭 摄
新闻推荐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2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咸阳市投资发展环境,扎实组织并持续开展投资发展...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